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964691
日访问量:4

本刊特稿

  •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设计创新技术综述

    王争鸣;

    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设计、建造及运营技术的世界强国。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及运营时间相对较短,技术难度大,仍需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攻坚克难,创新提升技术。结合西成高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克服复杂地形,满足环保及安全等需要,对项目设计创新进行综述,提出创新的体会,为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要求;研发更先进、更可靠、更绿色的高铁技术奠定基础,为类似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62;No.67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线路/路基

  • 基于GA-GM(1,N,α)幂模型的铁路客运量预测

    许锟;鲍学英;王起才;

    针对在铁路客运量预测领域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不能反映真实系统的非线性结构特点及其背景值的赋值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使用对系统相关因素引入幂指数且经过背景值优化的GM(1,N,)幂模型进行客运量预测。背景值优化时设置待定参数,利用线性组合结构重新计算背景值。对此模型产生的较多的待定参数,采用能够并行运算、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进行一次性求解。最后使用此模型对甘肃省铁路客运量进行建模预测,并与传统GM(1,N)模型、GM(1,N)幂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GM(1,N,)幂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对铁路客运量预测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2018年01期 v.62;No.67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IMPACK和ANSYS联合仿真的胶粘道砟过渡段动力学特性研究

    姜涵文;肖宏;安博伦;

    为了研究胶粘道砟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基于SIMPACK和ANSYS联合仿真,建立将无砟轨道、胶粘道砟、有砟轨道三种不同轨道结构连接起来的完整过渡区段,组成车辆-轨道下部基础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对胶粘道砟过渡段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粘道砟过渡段能够使轨道刚度平顺过渡,但列车从无砟轨道运行到胶粘道砟过渡段时加速度仍会剧烈变化,所以建议在靠近胶粘道砟过渡段的无砟轨道采用具有一定减振作用的扣件。

    2018年01期 v.62;No.673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UIC国际铁路标准《高速铁路实施—设计阶段》内容研究

    杨思博;

    《高速铁路实施—设计阶段》是UIC国际铁路系列标准《高速铁路实施》的一项标准。该标准对高速铁路运营和维护计划、详细设计等两个子阶段进行规定。旨在介绍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技术特点,以及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管理经验在标准中的体现,为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铁路"走出去"。

    2018年01期 v.62;No.67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度桥上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病害分析与监测研究

    王森荣;

    通过对我国大跨度桥上梁端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梁缝处抬轨装置的调研和现场实测,得出该区域轨道结构可出现的病害有轨道几何形位保持不良、混凝土轨枕与钢枕歪斜、混凝土轨枕拉裂、剪刀叉发生弯曲或扭曲、钢枕或混凝土轨枕与梁端挡砟墙间顶死等。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轨排框架左右枕端道床阻力不等导致轨排变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导致轨枕及悬挂式钢枕发生歪斜,剪刀叉发生弯曲或扭曲,严重时还导致轨枕开裂。针对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提出应对钢轨伸缩调节器区轨道结构开展监测,并详细介绍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2018年01期 v.62;No.67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微型桩地震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牛文庆;郑静;施艳秋;吴红刚;

    微型桩是一种新型边坡支挡结构,地震中耗散能量较多,在边坡工程抗震抢险中被优先使用。目前微型桩的研究主要为静力特性的研究,对其动力特性的研究较少。运用数值软件FLAC3d对平行布置微型桩和"人"字形布置微型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两类微型桩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呈现"S"形分布特点,剪力呈现"〉"形的分布特点;当地震波峰值加速度<0.4g时,地震作用对两类微型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较小,当地震波峰值加速度≥0.4g时,地震作用对两类微型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较大;"人"字形微型桩同平行微型桩相比桩身弯矩较大、剪力较小,"人"字形微型桩的抗震承载能力更强,抗震效果更佳。

    2018年01期 v.62;No.67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肯尼亚蒙内铁路EMALI制枕场总体规划设计研究

    周明生;陈红丽;

    基于肯尼亚新建蒙巴萨至内罗毕标轨铁路Emali制枕场生产项目,探讨建设科学合理、物流顺畅、经济高效的现代化轨枕预制工厂。从制枕场生产参数确定、生产工艺选择、工艺方案布置、流水节拍设计以及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方案。为了轨枕生产中各工序衔接顺畅,生产厂房按照车间跨度的划分进行工艺布置和流水节拍控制,避免各台位之间相互干扰,有效提升轨枕生产效率。实现轨枕厂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也为海外标轨铁路项目的制枕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62;No.67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崩塌滑坡灾害对川藏铁路康定—昌都段选线的影响

    钟卫;李秀珍;崔云;张小刚;边江豪;

    线路选线是铁路工程设计与建设中一项关系到全局的总体性工作,线路走向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铁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营效果。地质灾害是影响铁路选线最重要的因素。通过滑坡崩塌灾害对线路的影响分析,可最大限度避免线路经过严重地质灾害地段,规避重大工程风险。通过对川藏铁路康定—昌都段沿线崩塌滑坡灾害调查和量测,结合遥感解译成果,主要考虑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的影响,给出关键区段、节点的铁路地质选线策略,对比规划线路,提出基于崩塌滑坡灾害影响的建议线路。

    2018年01期 v.62;No.67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0K]
    [下载次数:1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内容的研究

    任星辰;

    在收集国务院、各相关部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等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最新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申报的基本条件,总结并且提炼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内容及审批程序。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过审批立项进入设计阶段后,其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即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作为参考,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作规范有序合理开展。

    2018年01期 v.62;No.67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防城港港区铁路规划方案研究

    陈刚;

    防城港港区既有铁路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为满足港区规划新增运量的运输需求,需对港区铁路改扩建方案进行规划研究。在详细分析港区既有铁路、运量预测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港区设置3个车场和设置4个车场两个方案。通过对三场、四场方案的深入研究比选,推荐三场方案作为港区铁路规划方案。推荐方案不仅能满足港区未来新增吞吐量的集散需求,也对西南铁路出海大通道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01期 v.62;No.673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波包能量熵的钢轨波磨检测方法

    董伟;黄文;邢宗义;龙静;

    针对目前轨道波浪型磨损检测效率慢、成功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熵的轨道波磨检测技术。首先建立轨道波磨简化模型及车辆集总化参数模型并搭建SIMPACK仿真动力学模型,其次创新性地将小波包和能量熵相结合应用在轨道波磨检测领域,再通过仿真模型得到不同波磨分组下的轴箱振动响应,然后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并计算各节点的小波包能量和小波包能量熵,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确定轨道波磨故障类型。

    2018年01期 v.62;No.67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编制内容研究与实施要点解析

    曹德志;

    随着近年来客货共线铁路轨道铺设技术的进步,双块式轨道、枕式无砟道岔等新的轨道结构大量应用,原《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有砟轨道铁路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客货共线铁路发展需要,部分新技术内容施工标准缺失,而且其中的部分条款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新技术的推广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深入现场,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铺砟整道、无缝线路铺设、道岔铺设、轨道与相关专业接口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施工技术要求及控制标准,研究编制《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对新研究编制的规程的主要编制原则、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实施要点等进行阐述,便于使新标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执行。

    2018年01期 v.62;No.67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轨道交通活动断层区域用宽枕板试制及试验研究

    徐红;于鹏;许正洪;张馨太;张高扬;怯延峰;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穿越活动断层区域采用的宽枕板是一种新型轨道结构,为验证宽枕板的制造、吊运及其力学特性满足工程需求,对宽枕板进行试制及试验研究。按照先张法预应力结构设计宽枕板,并制定宽枕板试制工艺及型式尺寸检验要求,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静载试验的检验荷载并进行宽枕板静载抗裂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设计生产工艺制造的宽枕板,其制造误差可以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吊运方便且稳定,可以满足工程需求,其静载抗裂特性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2018年01期 v.62;No.673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交通荷载作用下土体黏弹塑性疲劳本构模型

    陈泽南;浦少云;饶军应;方琴;刘汉卿;郝至诚;

    路基工后沉降是路基填土在车辆动荷载及其自重作用下发生蠕变引起的,因此研究土体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特性对预测路基工后沉降有较大意义。为利用流变力学理论成果,将车辆动荷载和路基土自重荷载简化的组合荷载做等效处理。基于分数阶微积分构建分数阶黏壶,将分数阶黏壶替换西原模型黏塑性体中常值黏性元件,即得到一种土体黏弹塑性疲劳本构模型。当组合荷载上限应力大于土体临界动应力时,模型为分数阶西原模型,可反映土体破坏型疲劳变形规律;反之,则为反映土体稳定型疲劳变形规律的广义Kelvin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交通荷载作用下土体疲劳变形特性,对试验数据拟合的相关系数在0.91以上。

    2018年01期 v.62;No.673 68-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算法软件探讨

    孙德安;岑敏仪;李阳腾龙;伍从静;任利敏;

    目前高铁无砟轨道的调轨方案是借助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随机调轨软件,通过人工操作得出。这样费工费时,给工程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能够快速计算出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调整结果,依据人工调轨的思路,编程实现自动化调轨算法。对比某专业长轨精调软件与新研发的无砟轨道精调软件,对同一段无砟轨道实测数据进行轨道精调,分别统计两种方法获得的调轨方案各项平顺性指标合格率、调整量和计算时间,结果表明:(1)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且新研发的精调软件得到的调整量要小于某专业长轨精调软件得到的调整量;(2)对于不同方法得到的调轨方案的效率,某专业长轨精调软件调整需要几个小时,而新研发的软件调整只需要几分钟,新算法显著地缩短了精调方案的获取时间,提高了工效。

    2018年01期 v.62;No.67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桥梁

  • 四线铁路刚架系杆拱桥静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张强;刘德军;李小珍;

    以广州枢纽四线铁路主跨160m刚架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对大跨度刚架系杆拱桥进行静动力性能试验,了解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静载试验选取该桥关键断面进行截面应力、挠度测试,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动载试验在列车以不同速度过桥时,对关键截面的横、竖向动力响应进行量测,并与相关规范进行对比,动力响应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果表明:桥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结构静动力特性良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018年01期 v.62;No.673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饱和砂土地基应力扩散效应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董晓朋;马建林;胡中波;李军堂;徐力;

    沉井基础在大跨度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沉井基础的沉降计算中,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确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主要涉及应力扩散起始位置、扩散角大小和附加应力影响深度3个方面。针对目前现有理论及常用规范对确定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不适用性,开展沉井基础作用下饱和砂土应力扩散效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开展4组不同埋置深度条件下沉井基础的静载荷试验,确定饱和砂土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范围,试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018年01期 v.62;No.673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风险评估的桥梁船撞角度分析

    郭智刚;陈杨;周先通;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宗船撞事故,合理地对桥梁进行船撞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AASHTO船撞设计指南中模型是最常用的计算桥梁年倒塌频率的模型。然而,与桥梁倒塌频率有关的船撞力计算公式中只考虑了船舶的速度,并未考虑船舶撞击桥梁的方向。以椒江二桥为工程背景,采用美国AASHTO船撞设计指南中计算桥梁年倒塌频率的模型对桥梁船撞角度进行分析。在未考虑防撞系统和考虑防撞系统情况下,分析船舶撞击桥梁时的角度对椒江二桥的年倒塌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考虑防撞系统情况下船舶撞击椒江二桥的角度不能超过31°,在考虑防撞系统情况下船舶撞击椒江二桥的角度不能超过37°,否则会超过椒江二桥可接受的年倒塌频率。建议对超过该角度的船舶进行警示,以保证桥梁和船舶的安全。

    2018年01期 v.62;No.67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隧道/地下工程

  • 盾构隧道穿越江底溶洞发育区若干关键技术探析

    马福东;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江底岩溶发育区在全国尚属首例,难度极大。以长沙地铁3号线为工程依托,总结盾构区间穿越湘江下方溶洞群的关键技术。湘江西河汊320m范围内串珠状溶洞集中发育,岩溶水与湘江存在水力联系,盾构施工易引起溶洞坍塌、涌水、机器陷落等突发状况,风险较大,通过工程分析、类比和归纳等方法,提出江底岩溶区盾构工程的风险和重难点,并对溶洞专项勘查、加固方案、注浆参数,特别是串珠状溶洞加固措施以及加固检测标准等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对以上关键技术提出设计施工原则和相关建议。

    2018年01期 v.62;No.673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渝黔铁路瓦斯突出隧道安全施工管理实践

    王明慧;张忠爱;刘盛;张桥;蒋树平;

    结合渝黔铁路天坪隧道横洞瓦斯突出工区施工特点,介绍瓦斯突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并对瓦斯突出隧道通风、施工供电及设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防突技术措施、瓦斯监测及应急救援等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各项管理措施安全可靠,为类似铁路瓦斯突出隧道安全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62;No.67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非均匀收敛随机介质模型对浅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预测研究

    王翀;秦拥军;于广明;高丽燕;

    针对软弱土层中的浅埋大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初支变形、断面底部隆起等现象,通过对原有的断面收敛模式进行修正,提出考虑初支变形与断面底部收敛的统一收敛模式,并以单洞及双洞椭圆隧道为例,推导出该种收敛模式下隧道施工中产生地表沉降的随机介质法预测公式,应用遗传-蚁群混合算法(GA-ACA)解决该预测模型的参数反演计算问题。为验证该模型对浅埋隧道地表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以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三—新区间某典型断面为例,分别使用均匀收敛、底部为0、底部非0以及统一收敛模式等4种收敛模式进行参数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统一收敛模式与隧道断面实际变形规律更加吻合,其预测精度要比不考虑初支变形与断面底部收敛时的预测精度更高,即对浅埋、超浅埋隧道而言,初支变形以及底部隆起等现象对地表变形预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

    2018年01期 v.62;No.673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铁路客站/地铁车站

  • 西安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空间设计探究

    李萍;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站的空间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西安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站的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行政中心站所处的城市环境、功能分区以及空间构成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地铁空间的合理设计,需要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公共空间的界面、导向、灯光等元素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这样不仅能提升地铁站的空间品质、突出空间的可读性,更能带给乘客丰富的乘车体验和地域感受。对国内地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018年01期 v.62;No.673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盖挖地铁车站试验桩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

    杜建华;于全胜;沈红云;

    盖挖地铁车站设计桩顶往往低于自然地面较多,当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基坑开挖时,需在自然地面上进行单桩承载力试验。由于设计桩顶以上的无效土层会对试验桩产生较大的摩阻力,会导致试验数据不准确。研究盖挖地铁车站试验桩单桩承载力试验存在的无效土层摩阻力问题,提出结合消阻双护筒的试验桩制作方法,并对试验桩单桩承载力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可满足设计要求,双护筒可较好地解决试验桩无效土层的桩侧摩阻力消除问题,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2018年01期 v.62;No.673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电力/电气化

  • 三相电流平衡控制装置在铁路动车所中的应用

    刘卓辉;

    为提升动车组检修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三相电流动态平衡控制的动车所地面电源装置,用于向动车组提供地面检修供电,以替代传统的交-直-交电源。通过分析交-直-交电源在使用中存在的缺陷,以及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提出使用三相负载电流的动态平衡调节技术使其达到平衡状态,避免单相负载对动力变压器及上级配电系统的影响,使负序电流不能进入高压电网,使动力变压器三相负载电流的动态平衡,并讨论以三相电流动态平衡装置为核心的动车运用所地面电源系统的设计。在动车运用所使用该技术可以简化低压配电设计,降低建设投资,统一不同用电制式动车组的供电设计。通过对样机的测试,证实该技术能消除单相用电制式动车组所产生的负序电流。

    2018年01期 v.62;No.67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相关标准及文件优化建议

    夏炎;

    为进一步优化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梳理现行铁路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主要采用的设计标准及文件,主要包括《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1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1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等,结合工程实践及调研情况,本着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对其中有关条文给出优化合理建议。

    2018年01期 v.62;No.67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轨列车受电弓滑板磨耗检测技术研究

    陈叶健;姚小文;张永;邢宗义;

    为实现城轨列车受电弓滑板磨耗的在线非接触式检测,对城轨列车受电弓滑板磨耗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受电弓滑板磨耗检测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对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图像滤波,滤除原始图像中的混合噪声;然后,采用基于直方图凹度分析的自适应Canny边缘检测方法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检测出图像内受电弓滑板边缘;最后,通过相机标定和曲线融合获得实际的受电弓滑板磨耗曲线,以判断受电弓滑板磨耗是否超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原始图像中的受电弓滑板磨耗曲线,能有效地实现城轨列车受电弓滑板磨耗的在线非接触式检测。

    2018年01期 v.62;No.673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补偿方案研究

    郭红卫;

    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在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升高,重载时末端电压下降,严重情况下末端电压将超出允许范围,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行车安全。对临河至策克铁路互做布其35k V变电所与额济纳35k V变电所间超长距离贯通线进行分析,提出并联电抗和串联电容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分别对集中补偿方案和分散补偿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补偿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铁路电力贯通线长距离输电时存在的问题。

    2018年01期 v.62;No.673 133-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机务/车辆

  • 新型有轨电车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转向架轮轴检修工艺研究

    姚应峰;

    新型有轨电车在国内发展迅速,但是相关的检修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因此,需要对检修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式转向架,分析其不同于传统转向架的特征,研究转向架构架和轮对的检修工艺及维修设备,得出转向架轮轴检修间的工艺布置。与国内现有的有轨电车转向架检修工艺相比,优化了工艺布置和设备配置,解决了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式转向架轮轴的检修工艺。

    2018年01期 v.62;No.673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磨耗数据统计模型的镟轮决策优化

    杨志;邢宗义;王露;龙静;

    针对目前地铁车辆车轮等级镟修而导致的镟修不合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磨耗数据统计模型镟轮决策优化方法。基于广州地铁8号线的轮对磨耗数据,首先利用SPSS分析轮径磨耗和轮缘磨耗与轮缘厚相关性;其次建立基于状态转移过程的轮缘磨耗模型和基于数理统计模型的轮径磨耗模型;然后研究单个车轮的单级和多级镟修控制限策略,并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分析比较两种控制限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多级镟修控制限策略大大提高车轮使用寿命,节约列车运营成本。

    2018年01期 v.62;No.673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列车车轮踏面损伤边缘提取

    张志腾;侯涛;

    针对高速列车车轮踏面擦伤、剥离的人工巡检方法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漏检等问题,设计一种高速列车车轮踏面损伤的动态检测系统,提出一种擦伤、剥离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在现有Canny算法的基础上加入45°方向和135°方向梯度模板来计算梯度幅值,用线性插值法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再使用优化后的迭代阈值算法求得高阈值和低阈值。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噪声和干扰,最大限度地保留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的真实边缘,为列车车轮踏面损伤自动巡检提供技术支持。

    2018年01期 v.62;No.673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维护工程车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殷勤;

    以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维护用工程车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沙磁浮线路的特点,通过对常规轨道工程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和轨道的分析,总结磁悬浮线路维护工程车的功能需求和需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比分析方案,为基地设计、工程车的研发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62;No.673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环境工程

  • WSN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框架研究

    史天运;端嘉盈;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的应用,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构建应用框架以及不同场景的应用模型。通过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理论与应用现状,分析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的需求,搭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框架,并分别建立地面、车载、车地以及车站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提出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铁路运营环境监测系统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018年01期 v.62;No.673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正>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设计")始建于1953年2月,前身是铁道部专业设计院,2004年7月1日改制重组,注册为现名。中铁设计是集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咨询、总承包、监理、产品和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勘察设计咨询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5月,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首批十户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中铁设计以增资扩股方式成功完成

    2018年01期 v.62;No.673 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