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964692
日访问量:5

地质勘察

  • 铁路工程地质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中的集成化研究

    于国新;

    基于铁路行业工程地质勘察特点,介绍"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的总体思路、程序主体架构及主要功能,说明该系统实现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集成化的途径和方法,展望系统的发展前景。通过具体实例,介绍系统的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方式,经过具体实践,表明该系统功能强大、集成化程度高,适合于铁路行业工程地质勘察。

    2014年S1期 v.58;No.63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82 ]
  •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地质勘察

    徐正宣;蒋良文;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是中国首条时速200km城际无砟轨道铁路,对沉降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特别是首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时速200 km无砟轨道桥梁、地铁与城铁同台换乘等新技术,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认真探索、研究、总结,地质勘察中有针对性地选用综合勘察方法、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工艺,查清了沿线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优质、按期、安全、经济的建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S1期 v.58;No.63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26 ]
  • 某高速公路岩溶钙华堆积体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邹威;

    "凉水井岩溶堆积体"是富那高速公路凉水井断层下盘发育钙质胶结的钙华堆积体,其成因与凉水井断层活动以及灰岩岩溶水长期侵蚀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对岩溶堆积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分析其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在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给该岩溶堆积体的治理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类似岩溶堆积体的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S1期 v.58;No.63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1 ]
  • 基于采空区移动过程的残余变形推论

    秦爽;李国和;

    人类的采矿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国于1974年开始引进综采技术设备,经过漫长的开采过程后,地下遗留的大量"老采空区"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日益突现,但因缺乏观测数据和有效的预计手段,对残余变形的计算和"老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始终未找到成熟的方法。采空区的变形过程实质为"波动性缓沉",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其经过三次"活化"达到充分沉降后的变形总量是定值,经推导岩性评价系数和覆岩条件的关系,可得出残余变形的计算函数。

    2014年S1期 v.58;No.63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02 ]
  • 基于变异系数法对地质钻探信息模型及数据库研究

    张晨;

    为了将繁杂多变的地质钻探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进而建立起模式规范一致的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提出了数据库多级管理的方法,将设计人员的信息录入与内核操作分为不同层级。同时满足设计者对信息录入的需求和系统对数据管理的标准。在系统当中使用"概念体"的地层分配模式,并提出变异系数的概念,对研究区域进行"最优层位"排列。"概念体"模型通过变异系数的比较,将研究区域中的"最优层位序列"作为一个基本单元,条理清晰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地质信息,将具有不同岩土层顺序的诸多钻探点归纳为相似的结构,对地层模型里难以反映的地层翻转、内容缺失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便于后面的数据处理和数据插值。

    2014年S1期 v.58;No.63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4 ]
  • 多次覆盖地震反射波法在琼州海峡跨海工程中的应用

    郭建波;夏支埃;冯建铭;王侨;任士房;

    基于琼州海峡具有海水深、覆盖层厚、断层埋深大等特点,试验采取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中深层地震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法,沿桥位(隧道)中线布置纵测线,对在纵测线存在物探异常的地段,适当加布一定数量的短纵测线和横测线,获取了0~1 600 m深度范围内的有效地震反射波,经数据处理推断出各地层反射界面及断层,为线路方案比选以及大桥和隧道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两种方法优势互补、相互验证,达到了预期的勘察目的。

    2014年S1期 v.58;No.63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10 ]
  • 常州地区三轴试验参数分析与研究

    冯涛;

    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CU中,针对依据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画出的应力差强度包线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孔隙水压力系数与土超固结特性的关系,确定超固结土在CU剪切过程中发生侧胀,从而造成孔隙水压力为负,影响有效应力圆的位置;通过对CU试验剪切过程中不同破坏标准的选择,确定应力强度包线的合适选择,从而确定总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与有效抗剪强度参数c'、φ'。

    2014年S1期 v.58;No.63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5 ]
  • 深水域工程地质钻探套管选型与加固方案研究

    王风华;刘晓明;

    通过计算分析深水域钻探套管系统的位移及弯矩对不同海水流速、套管直径、壁厚、镂空度以及锚固点位置的响应,针对套管配置方案提供量化指标,优化套管系统的设计,确保套管垂直度,为深水域钻探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4年S1期 v.58;No.63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6 ]
  • 水域浅层地震反射在跨海桥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王侨;

    结合福建平潭跨海桥地质勘察实例,介绍水域浅层地震反射在查明基岩弱风化面、构造破碎带、风化深槽等不良地质的应用,经钻孔地质资料验证,水域浅层地震反射具有解释精度高,采集速率快等优点,在实际工程勘察应用中,起到较好的指导性作用。

    2014年S1期 v.58;No.63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7 ]
  • 钻井作业过程监测仪研制

    李欣;徐正宣;吴丽;

    在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不断加强和推进发展的趋势下,本项目利用霍尔效应结合成熟单片机技术,采用室内研制出样品然后在地质工程钻探实际作业环境下进行实验并调整的方法研制出用于监测钻井作业的钻井作业过程监测仪。为在铁路工程中监测钻探作业提供一种新方法,相比其他监测方法具有以全过程实时自动监测为核心的一系列优势。

    2014年S1期 v.58;No.63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5 ]

路基工程

  • 张呼客运专线沿线膨胀岩土特性研究与探讨

    曾祥福;张生伟;钱国玉;祝振华;

    简要介绍了张呼客运专线沿线不同时代膨胀岩土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膨胀岩土试验数据,得出了采用比照膨胀土试验方法判定胶结较差的半成岩状膨胀岩偏于安全的结论。半成岩状泥岩、砂岩、砾岩的自由膨胀率主要与细颗粒黏土矿物含量有关,含量越大膨胀性越强。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半成岩状膨胀岩阳离子交换量与蒙脱石含量呈极高度正相关且线性关系显著的结论。表明膨胀岩膨胀性产生的根本原因与膨胀土相似。数据和结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4年S1期 v.58;No.63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9 ]
  •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人工洞穴路基稳定性评价

    王东;蔡曙周;王延涛;

    铁路通道中人工洞穴的稳定性评价是铁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准确有效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基于数值计算法与厚跨比法,提出了不利因素分析法。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一段人工洞穴路基为研究对象,运用该方法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发现,不利因素分析法能准确判断人工洞穴路基稳定程度,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评价结果符合铁路工程设计规范相关规定,且能为路基设计及铁路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S1期 v.58;No.631 61-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5 ]
  • 中东地区某铁路风沙防治措施研究

    张德保;许志勇;

    某铁路位于波斯湾南岸沿海平原区至内陆沙漠区,根据当地风沙运动规律,通过CFD模拟来研究风沙地段路基采用的输沙体系型式,并结合运营期养护维修等,提出有针对性的防风治沙措施,以达到防沙减沙的目的。

    2014年S1期 v.58;No.63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16 ]
  • 埋入式桩板结构在无砟轨道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李杰;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DK225+283.35~DK226+151.68段并行既有线深厚层软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阐述钻孔桩结合C35混凝土板梁在无砟轨道深厚层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出并行既有线埋入式桩板结构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4年S1期 v.58;No.631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36 ]
  • 某黄土边坡滑塌机理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李守升;

    介绍某黄土边坡的滑塌形态、规模及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滑塌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原边坡进行指标反算,以此为基础进行稳定性评价,通过方案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4年S1期 v.58;No.63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22 ]
  • 陡坡高填方段刚架桩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韦随庆;

    山区陡坡路基高填方段土压力大,多采用h形桩板墙、桩基托梁挡土墙、锚杆挡墙、预应力锚索桩等支挡结构收坡加固。上述支挡结构未充分利用内侧岩土体抗力,锚索(杆)对耐久性问题考虑不足,其长期安全性值得商榷。陡坡内侧设置锚固桩,采用横梁与外侧桩相联接形成的刚架结构,可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及水平向抗力。利用SAP结构计算程序对刚架桩应力状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可改善外侧桩悬臂端受力状态;同时研究刚架桩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施工工序。

    2014年S1期 v.58;No.63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6 ]
  • 重载铁路线下基础技术研究

    韩建文;

    针对重载铁路从"车辆-轨道-基础系统"匹配与耐久性方面入手,介绍一些重载对轨道工程和路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目前的解决办法,并介绍一个重载铁路路基病害的工程实例和一般铁路提升为重载铁路的加强措施,提出我国重载铁路提高养护能力的途径。

    2014年S1期 v.58;No.63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49 ]
  • 布袋加筋注浆桩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丁光文;

    既有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由于线路一直在运营之中,受行车干扰、施工场地受限,既有铁路地基处理难度较大。结合上海金山铁路既有铁路软土地基加固,介绍布袋加筋注浆桩的加固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和现场测试试验等。结果表明,布袋加筋注浆桩施工方便、质量可控,施工时成桩质量良好,加固后,地基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设计要求,应用于既有铁路的软土地基加固,具有明显的优势。

    2014年S1期 v.58;No.63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1 ]
  • 某站房桩承扶壁式挡墙的设计与计算

    谢瑞丰;

    根据铁路站房中支挡结构受限及地基条件差的问题,对桩承扶壁式挡墙结构的设计和计算进行研究。针对本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结合国内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并根据该类支挡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该结构外部稳定计算和内力计算的方法。实例表明桩承扶壁式挡墙墙面平直,底板尺寸较小,能提供较大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对解决受限站房的支挡设计具有很好的效果。

    2014年S1期 v.58;No.631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8 ]
  • 地震及降雨渗流条件下铁路生态边坡客土稳定性分析

    徐黎明;赵晓萌;

    讨论铁路生态边坡客土的稳定性问题。在地震和降雨渗流条件下客土的破坏模式为顺原坡面滑动。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运用无限坡模型进行客土的稳定分析,推导出有地震、平行于坡面渗流作用下的客土稳定厚度的通式,客土的稳定性随着客土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提出客土设计的公式法和设计图法,其中设计图法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铁路生态边坡客土厚度的设计问题。

    2014年S1期 v.58;No.631 102-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7 ]
  • 城际铁路施工降水对机场跑道沉降影响研究

    张劳恩;

    拟建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邻近新郑机场运营跑道,施工降水可能对运营跑道造成不良影响。以该项目为载体,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沉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降水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城际铁路的施工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2014年S1期 v.58;No.631 113-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3 ]
  • 孟加拉国常用路基填料及其填筑压实工艺分析

    邢富强;李庆海;李安洪;蒋楚生;

    以FIDIC条款下的孟加拉国增建二线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孟加拉国常用填料进行分类,采用的筛分试验、CBR试验、ASTM-D1557等试验情况的介绍,总结了孟加拉国常用的粉细砂填料的工程性质;对中、德、英国常用的各类击实试验试验准则和压实度控制标准进行了对比总结;并对孟加拉国常用的吹沙法填筑路基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

    2014年S1期 v.58;No.63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28 ]
  • 既有铁路外侧堆土对路基沉降影响的估算

    刘俊飞;

    对于运营期间的高速铁路,在其路基外侧堆土等新增荷载也可能在路基处产生一定的附加应力,使路基产生沉降变形,进而引起轨道平顺性变差。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特征和路基外侧新增荷载在荷载外部产生的附加应力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外侧堆土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机理和沉降变形估算方法。

    2014年S1期 v.58;No.63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21 ]
  • 长塑料排水板联合短搅拌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陈尚勇;

    长塑料排水板联合短搅拌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是一项深厚软土地基加固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并加快深层软土固结沉降。在京沪高速铁路选取了典型工点对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地基受力及沉降变形规律,并提出了总沉降和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2014年S1期 v.58;No.631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7 ]
  • 最大熵法密度函数的求解及在桩板墙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刘春刚;

    对于桩板墙计算,由于桩体本身和岩土参数都具有随机性,其分布具有多样性,且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点,所以在进行可靠度计算中,要从参数估计、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和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这3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参数估计方面,由给定的样本求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是统计学的基本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可分为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两大类。参数估计中往往是先假定随机变量服从分布模型,然后依据样本求解模型中未知参数;在参数估计中由于随机变量真实的概率分布模型与假设的概率分布模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以信息熵模型为代表的非参数估计弥补了以上缺陷,非参数估计不需要假设分布模型,完全依据样本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最优的分布函数。

    2014年S1期 v.58;No.631 134-137+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7 ]
  • 路基横断面设计参数的模板化管理

    柳忠杰;

    介绍采用"三个层次-三个类别"模式的模板体系创建的路基横断面设计参数模板化管理方法。"三个层次"指将模板分为路基横断面模板、横断面分区模板、工程措施模板等三个层次,"三个类别"是指将各层次模板分为公有模板、私有模板、临时模板等三个类别,通过该模式对路基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组织与管理,可以实现对设计经验的积累与高效重复利用,提高路基工程横断面设计的综合效率。

    2014年S1期 v.58;No.631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6 ]

铁路选线

  • 发鸠山隧道拗陷盆地地质特征及选线研究

    曾宪明;王延涛;

    发鸠山隧道为穿越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分水岭的越岭隧道,横穿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其间山间拗陷盆地发育,磨拉石建造发育,地层松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独特。隧道穿越拗陷盆地时,线位、高程易长距离走行在第四系松散地层及地下水位以下,存在极大的施工安全风险和环境水文地质风险。拗陷盆地的成因及地质特征控制隧道线位平面位置及高程的选择。

    2014年S1期 v.58;No.631 140-143+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3 ]
  •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跨沂沭断裂带工程地质选线

    谢猛;钱国玉;杜文山;

    介绍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跨沂沭断裂带工程地质选线的方法。针对研究区内沂沭断裂带的特点,提出"以遥感构造判释为先导的综合勘察选线方法",并制定选线原则、工作思路和方法,采用遥感判释、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研究区内5条主干断裂的性质和影响范围,为选线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比较5条主干断裂对各比选方案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并对各方案中桥、隧、站等重点工程的设置情况以及路网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的方案走行在沂沭断裂带的相对稳定区域,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小,重点工程均避开主干断裂影响区,同时,线路绕避沂水大学城,也可带动莒县的经济发展。

    2014年S1期 v.58;No.631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5 ]
  • 阜六线霍邱铁矿段稳定性评价及选线

    李程;

    阜六线霍邱铁矿园区段,分布大小十几家铁矿,矿井开采范围与线路安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矿层厚度、产状、埋藏深度、开挖厚度、开采率以及有关沉降、塌陷等情况严重影响矿区段的线路方案稳定。通过对阜六铁路铁矿园区段采空区进行稳定性评价,比选高速公路东西两侧线路的优缺点,得出线路走向最佳方案。

    2014年S1期 v.58;No.631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6 ]

桥梁隧道

  • 南方某铁路隧道高承压水段落勘察

    张显明;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丰富,山区隧道经常会遇到高承压水问题。高承压水对隧道开挖及运营安全威胁极大,勘察不到位或施工处理不当会对施工安全及后期运营带来灾难性破坏作用。隧道高承压水段落的勘察工作应该贯穿于工程可研到施工完毕全过程。前期勘察工作可为选线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有条件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通过高承压水风险段落;隧道必须穿越高承压水段落时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程序操作,并且做好施工开挖过程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到"不探不挖","探不明不挖",杜绝突水事故发生,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2014年S1期 v.58;No.631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1 ]
  •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王利伟;徐永明;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有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详细说明各种预报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分析在预报过程中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的精度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实例阐述需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因素选择不同的预报方法和手段。合理选择不同的预报方法、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可有效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对防止隧道开挖时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起到很大作用。

    2014年S1期 v.58;No.631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426 ]
  • 某不整合接触带地质特征及隧道工程实例分析

    麦骐;闫常赫;白雪飞;

    不整合接触带由于形成原因受复杂的地质作用控制,接触带岩层软弱、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不整合接触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并根据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分类。结合隧道实际开挖揭示的不整合接触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接触面变化规律,分析某隧道的支护变形情况。

    2014年S1期 v.58;No.631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23 ]
  • 孤峰平原区岩溶隧道工程地质问题探讨——以马判桥隧道为例

    张广泽;喻洪平;

    为了解决孤峰平原区岩溶隧道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通过马判桥隧道施工地质与勘察成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孤峰平原区岩溶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孤峰岩层平缓,卸荷严重,一般发育两组陡倾或垂直节理,张开度大,岩体被切割成码砌大块状,隧道顶板稳定性极差,易坍顶;(2)孤峰的形成过程,是水平岩溶长期发育的结果,因此峰体内岩溶问题突出;(3)孤峰平原区的围岩分级,数十米埋深的隧道,应以Ⅳ、Ⅴ级为主,埋深小于50 m的隧道,则以Ⅴ级为主。

    2014年S1期 v.58;No.631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1 ]
  • 南广铁路杏江大桥右侧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雷星;

    新建南广铁路广西段杏江大桥2~5号墩右侧山体表层堆放了大量附近采石场弃土,由于长期连续干旱和降雨交替作用,山体局部出现坍滑及多处出现裂缝,极不稳定,该滑坡对拟建桥墩产生巨大影响,对滑坡物质来源、滑坡成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设计采用了下部抗滑桩,上部适当刷方减载,并加强边坡加固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治理了滑坡。

    2014年S1期 v.58;No.631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4 ]
  •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毛星;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大发展,新建铁路隧道施工越来越多。为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隧道施工的进度,必须对隧道前方的地质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实时的了解,这就要求做好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雷达是一种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无损预报方法,它对于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地质问题,岩溶、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带、特殊岩土和富水地层等都具有良好的预报效果。

    2014年S1期 v.58;No.631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13 ]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正>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2月,前身是铁道部专业设计院,2004年7月1日改制重组,注册为现名。是集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总承包、产品和科研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勘察设计咨询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总资产25亿余元,注册资本5.11亿元人民币。

    2014年S1期 v.58;No.631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4 ]
  • 欢迎订阅2015年《铁道标准设计》

    <正>铁道标准设计《铁道标准设计》创办于1957年,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铁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内容:铁道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与地下工程、站场、机务、车辆、电力、电力牵引、通信、信号、给排水、站房建筑等专业的标准设

    2014年S1期 v.58;No.631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