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全德;
对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的建设意义及线路所经过的地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结合酒泉、嘉峪关两市的经济发展规划、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从与城市规划协调性分析、居民出行条件、工程技术条件、线路运营条件对站位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选,推荐了酒泉、嘉峪关两市分设两站的"南线两站方案"。
2010年12期 No.58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芳;
无缝道岔和桥上无缝线路是高速、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强化的关键技术。与路基上无缝道岔相比,桥上无缝道岔区轮轨动力相互作用更强烈,轨道几何状态更难以保持,安全储备不足。以沪昆线湄池1号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透析了有砟简支梁桥上无缝道岔轨道几何状态难以保持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横向约束来控制桥上无缝道岔轨道稳定性的方法。实践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轨道几何状态、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
2010年12期 No.58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魏其灿;
天(水)平(凉)铁路北接宝中铁路,可通过宝中、包兰铁路到达宁夏、内蒙古两省区,同时与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规划中的平凉至庆阳线相连;南接陇海铁路,可通过陇海、兰新、兰青、青藏铁路西至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同时可南延至陇南,并与在建设中的兰渝线相接,从而通往四川、重庆两省市,是甘肃东部地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平铁路位于甘肃省东部,穿越六盘山及其余脉关山,地势起伏多变,地形条件复杂。针对路网规划、功能定位、接轨和线路走向、地质选线、环保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等特点,提出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思路,为山区铁路选线提供借鉴。
2010年12期 No.585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洪强;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兴未艾,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和运营不可避免地给城市带来诸多如振动噪声等污染。超标的振动及噪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近年来设计的城轨交通工程,轨道减振设计都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哈尔滨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17.4 km,全部为地下线,其中利用既有人防隧道工程约5.4 km,既有人防工程为单洞双线马蹄形隧道。如何选择该城轨交通工程新建隧道与既有人防隧道的轨道减振结构成为轨道工程设计的难点。轨道减振设计应以国家相关环保规范为准则,以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为依据,按《地铁设计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同时,轨道减振等级的划分应适当留有余量,采用性价比合理的轨道减振结构,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产品,更不能为节省造价而降低标准。在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既有主体结构,轨道结构高度不能满足浮置板轨道结构要求时,应对浮置板结构进一步优化设计,或者研发其他减振道床结构。
2010年12期 No.58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智伟;
介绍通化地区既有铁路现状、在建及拟建铁路情况,分析地区运营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需求的变化,结合通化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了通化地区总图规划,着重对扩建通化客运站、新建通化南站、新建通化北站3个客运站站址方案以及新建桃园站、扩建通化站、扩建水洞站3个技术作业站站址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分析,推荐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且能充分利用既有设备、投资最省、车流顺畅的通化站为地区内客运站,新建桃园技术作业站的方案,形成新的通化铁路地区总图格局。
2010年12期 No.58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侯爱滨;曲铭;骆焱;何雪峰;
泰国曼谷苏瓦纳布米机场连接线路轨道工程主线全部为高架线,正线采用无砟轨道,线间距为4 m,列车运行速度为160 km/h。该线轨道按UIC标准设计,基本轨采用UIC60钢轨制造,尖轨采用UIC60B制造,轨距为1 435 mm。正线采用9、12号单开道岔,其中包括2组曲线渡线道岔。车辆段为有砟轨道,采用6号单开道岔。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高,并采用UIC标准,对道岔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曼谷轻轨道岔的设计,介绍道岔的平面线型、结构设计、扣件系统、轨下基础等关键技术。
2010年12期 No.58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凡铁;杨斌;欧阳全裕;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是重要的土工结构物。地铁路基工程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之抵抗各种自然因素作用影响,又要从技术条件、施工条件、可能造成环境和社会影响、建设投资、节约用地等方面综合考虑,所以地铁路基不同于常规铁路一般路基,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城市特征等有自身的设计特点。总结地铁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规定,结合天津地铁3号线市郊一段较典型的路基工程实例,论述地铁地面线设计路基高度、宽度、横断面形式的合理确定,电缆沟槽的紧凑布设,并与路基排水沟采用联体设计等,避免因规划高程尚未实施现状地势低洼积水,确保管槽及路基排水通畅,并节省了城郊用地。
2010年12期 No.585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浦伟斌;
既有铁路兰新线是新疆与内地联系唯一的一条铁路通道,随着客运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和客货运量的增长,既有线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均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出发,有必要建设兰新第二双线。从兰新铁路通道运输需求的分析入手,兰新通道的运输需求为客运高标准、货运大能力,既有线标准相对较低,新建高标准第二双线满足客运需要,释放既有线运输能力满足货运需要。根据第二双线的功能定位与既有线的运输分工,提出兰新第二双线具体建设目标的建议。结论为:新建第二双线按客货共线标准建设,速度目标值200 km/h以上,以客为主兼顾部分轻快货物运输,既有线相机改造为货运重载线路。
2010年12期 No.58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良超;张玉明;
通过对偏角法整正曲线方法的分析,找出传统方法中测量及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每种不足,借用目前教材及现场被广泛应用的"既有曲线拨距计算"表,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满足目前提速条件下对铁路曲线准确定位的要求和对计算机中电子表格的恰当使用。
2010年12期 No.58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肖武斌;黄殷夫;刘晋;
针对混凝土轨枕地脚螺栓(套筒)的易疲劳剪断失效的惯性故障,整治不及时给行车安全留下隐患;同时结合铁路轨枕螺栓失效整治的要求,介绍磁力钻取机的设计目标、主要技术参数、快速定位特点、主要部件的设计和整个工艺流程技术要点。该工艺装备利用电磁原理实现快速定位,缩短安装时间,具有钻削速度快、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实用性强的特点,有较大的推广使用前景。
2010年12期 No.585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军民;
京包兰通道是我国北部路网主通道,其集包段还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外运通道,既有线运输能力日趋饱和亟需改造,集包铁路通道运输需求的特征为客运快速、货运大能力,新建集包三四线不仅提高了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而且完善了路网结构,意义重大。从京包兰铁路通道功能定位的分析入手,依据客货运输需求分析确定集宁至包头段通道建设目标,进一步研究新建线与既有线的运输分工方案,根据运输分工方案来确定新线的建设标准,提出三大运输分工方案,即新建客专、货专、客货共线铁路,新线与既有线分工协作共同承担通道客货运输需求,从运输能力及运输质量、工程投资及经济性、施工干扰、建设时机及工期、路网发展、运输组织灵活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新建线按照客货共线标准建设的推荐意见。
2010年12期 No.58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金田;曲淑英;侯兴民;鞠翱天;
为提高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抗碰撞能力,保护铁路桥梁的安全,基于ANSYS/LS-DYNA对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的撞击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从变形、应力、荷载、能量等方面分析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破坏过程。荷载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力最大值与车辆初速度近似成正比关系,此关系可为设计碰撞力的取值提供参考;能量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损失的能量大部分被防护架吸收,说明其抗撞击能力有待提高;应力分析表明,最大应力通常发生在防护架上部横杆和支撑节点区域,如在上部横杆间增加斜向支撑,或者适当增加横杆壁厚,可提高防护架的抗碰撞能力。
2010年12期 No.58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立青;
支架现浇制梁是铁路桥梁建造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其缺乏系统完善的设计技术,桥梁特别是大中跨度桥梁现浇支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以铁路桥梁现浇支架设计技术积累为依托,结合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某(80.6+128+80.6)m跨度连续梁支架现浇工程实例,对桥梁现浇支架设计技术(支架形式、荷载及其组合、工况分析、模型建立、结构计算和设计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对其他铁路现浇支架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作用。
2010年12期 No.585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郭丰哲;
基于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AASHTO-LRFD 2007SI),采用专业有限元软件MIDAS,从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活载的采用、使用极限状态的检算、强度极限状态的计算、疲劳极限状态的检算等方面,对某桥跨为19.26 m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进行介绍。同时,从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设计活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等方面列出了美国规范与中国规范的不同。
2010年12期 No.58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代敬辉;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刚构桥造价经济、外形优美,是世界桥梁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该类型桥梁小溪塔大桥为主跨173 m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桁架连续刚构桥,该桥首次提出了双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桁架桥结构,在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桥的施工中采用全悬臂现浇施工法,使用施工中自主研发的斜拉桁架轻型挂篮。结合小溪塔大桥的施工,详细介绍斜拉桁架挂篮的设计、桁架的节段施工及合龙、超密钢束混凝土施工、大高差真空压浆施工,总结大跨度预应力斜拉桁架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桥梁的施工提供借鉴。
2010年12期 No.58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永栓;
受邻近地下市政工程施工的影响,国贸主桥异型板病害严重,为从根本上消除桥梁病害,对该区域实施了交通不间断条件下的综合补强加固,工程施工难度巨大,且具有高风险性。介绍加固的总体原则与方案,工程中采用的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施工工艺水平要求极高,对施工中的四项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阐述。作为国内首次针对大型市政桥梁结构进行的综合性补强加固工程,该工程的成功实施检验了桥梁综合补强加固中的设计加固理论,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与借鉴作用。
2010年12期 No.585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浩;
结合厦深铁路长沙湾特大桥桩基现场载荷试验,分析桩的承载力、侧摩阻力传递规律和桩端阻力随载荷变化规律,并结合桩的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了桩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本工程宜采用旋挖钻钻进成桩工艺;成桩后,各地层桩侧摩阻力不同时达到极限值,且随着加载增大,各地层桩侧摩阻力强化特征不同。通过试验研究也确定了各地层极限侧摩阻力的大小,即淤泥25 kPa,淤泥质粉砂50 kPa,粉砂60 kPa,粗角砾土100 kPa,粉质黏土48 kPa,全风化英安岩68 kPa,强风化英安岩110 kPa,并明确了桩的主要持力层。
2010年12期 No.585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宇新;卢瑞琳;郭红峰;蒋瑞秋;
介绍CKPZ-T液压调高盆式橡胶支座调高的原理和优点,通过大量的支座试验室调高试验以及武广客运专线工地现场实桥调高试验,验证了CKPZ-T液压调高盆式橡胶支座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操作性,总结CKPZ-T液压调高盆式橡胶支座调高工艺和相关注意事项,提出了CKPZ-T液压调高盆式橡胶支座调高材料要求,为今后我国客运专线运营后桥梁盆式橡胶支座实桥调高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12期 No.58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冠刚;
桩基础是铁路、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最多的基础形式之一。目前,随着铁路标准的提高,桥梁占线路长度的比例越来越大,桩基的应用数量也大幅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偶有废桩现象发生,当采取补桩处理时,往往导致群桩布置的不规则,并引起上部荷载及群桩计算的复杂性。从维持原桩基指标不变、控制桩间距、减小外荷载增大等方面,梳理出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希望能为类似情况的处置提供参考。
2010年12期 No.58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娟;孙晓义;
针对跨越城市高架桥而设计的自锚式拱桥的平面转体施工,就转动体系的构造及施工、转动力矩及牵引力的确定、拱肋支架的布置、拱肋施工节段的划分、拱上立柱的施工、拱上连续梁的施工及转体施工的实施等进行详细的阐述,解决了自锚式拱桥跨越城市道路的施工难题,得出大跨度自锚式拱桥平面转体施工所需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为拱桥成功转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0年12期 No.585 67-6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波;张胜;何川;
通过对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新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弹塑性数值分析,得出3种工况对既有隧道围岩的应力及位移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均将引起既有结构物特征点下沉、应力降低,但最终围岩的应力及位移量值较小,既有隧道将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因围岩条件较好,加固效果不甚明显,且依据分析得出在交叉口处前后各1~1.5倍洞径范围内新隧道开挖时对既有隧道影响最大,纵向上影响范围在30~40 m。并依据分析建议一般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在交叉口处前后各2~3倍洞径范围内,建议采用台阶法开挖,最后根据影响范围提出具体的监控方案,有力地指导设计与施工。
2010年12期 No.585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明友;
隧道仰拱开挖施工不慎引起塌方失稳是隧道建设过程中时常发生的安全问题。从隧道施工过程力学角度分析了仰拱开挖易发生失稳塌方的力学机理,分析了隧道仰拱塌方失稳原因,指出了当前隧道仰拱设计施工应重视岩体时间空间作用相关特征,提出了铁路隧道仰拱设计施工应采取的加强措施。所得结论可为隧道设计施工安全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2010年12期 No.58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白桦;
狮子洋隧道是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的控制工程,设计中对2个线路平面方案和2个纵断面方案从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施工难度、运营期事故处理难度、工程造价、工期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其中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采用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仿真分析系统TTISIM进行评估。研究表明,采用30‰和34‰大坡度的短隧道桥隧结合方案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差,且施工难度、运营事故处理难度均较大,因此不宜采用。在长隧道方案中,经沙仔岛的平面方案动力学性能略优于经海鸥岛的平面方案,因此推荐采用经沙仔岛的长隧道方案。
2010年12期 No.58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磊;李涛;王全胜;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断层F4-4第一循环预注浆为背景,针对海底不良地质段隧道预注浆效果进行研究。为了合理地检查及评价海底隧道预注浆效果,首先采用公式法和数值法对断层F4-4处的3个断面进行隧道开挖涌水量计算;然后通过布置注浆检验孔,对涌水量进行实地测量;最后,分别将无注浆情况下和注浆情况下用公式法、数值法计算涌水量和实测涌水量进行比较。得出:(1)剖面1和剖面3用公式法的计算结果大于数值法的计算结果,剖面2相反;(2)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隧道开挖涌水量减小,当注浆圈厚度大于5 m后,涌水量的变化趋于平缓;(3)在相同注浆圈厚度的情况下,随着注浆圈渗透系数的减小,隧道开挖涌水量也相应的减小,当注浆圈渗透系数小于一定值时,隧道开挖涌水量的减少并不明显;(4)在断层F4-4开始阶段,用3种方法所得涌水量值相近,同时说明本循环注浆达到设计预期目标。
2010年12期 No.585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谯恒;
西安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段玉—洒盾构区间主要风险点为穿越市区玉祥门外浅埋石砌三联拱桥,盾构穿越前对穿越的石砌三联拱桥进行三维建模计算,采用必要的加固措施以及设置试验段掘进并优化施工参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会审、把关。穿越期间采取有效控制土仓压力、刀盘转速、刀盘扭矩、调整注浆压力、加大注浆量和盾尾油脂用量、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加强桥基沉降监测频率等技术措施,确保了玉—洒盾构区间安全顺利地穿越了浅埋石砌三联拱桥。
2010年12期 No.58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逄显民;
青岛海底隧道是我国在建的第二条海底隧道,隧道围岩复杂,地下水十分丰富,并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其中帷幕注浆施工技术是海底隧道施工的灵魂性技术,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成败。立足于青岛海底隧道施工实际,从注浆方式选择、帷幕注浆试验、地质分析、机械设备配备、注浆参数确定、注浆工艺、注浆结束标准及注浆检查等多方面进行介绍,提出适用于青岛海底隧道地质情况的注浆方案,加快了每循环注浆速度,每循环注浆周期缩短为13 d。
2010年12期 No.58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军;
大相岭隧道斜井斜距长,坡度陡,地质复杂,井身正常涌水量为3 010 m3/d,局部日最大涌水量达27 000 m3;从设备选型、泵站建设及供电系统3个方面,详细介绍陡坡富水斜井抽排水施工技术。结合工程特点,泵站抽水设备由2台55 kW卧式离心泵和1台30 kW污水潜水电泵组成,每隔160 m建立一个泵站,供电架设专线,当隧道掘进450 m时,采用高压进洞技术,确保洞内抽水用电。陡坡富水斜井抽水问题的解决,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由每月40 m达到每月90 m,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
2010年12期 No.58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浩;郭平;
随着城市地下构筑物建设日益增多,既有建筑的桩基础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桩基托换技术随之得到广泛应用。桩基托换是信息化施工程度较高的一种工程,通过对托换过程中各监测项目的综合研究,总结出桩基托换工程监测的实施技术,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可得知被托换桩的沉降情况、托换梁的变形情况、被托换桩及相邻桩及梁板的受力变化情况、梁柱结合部分的受力情况,依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对千斤顶的顶升操作进行调整,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建筑物及托换结构的安全。
2010年12期 No.585 99-10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开屏;
以城轨某独柱高架车站大悬臂盖梁设计为例,比较铁路桥涵、建筑两类规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在同一预应力盖梁的构件设计中,分别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进行强度检算,得到极限状态法强度安全储备系数较高且经济性好,而容许应力法相对保守;以现行规范推荐的容许应力法进行盖梁预应力设计,在同种荷载条件和施工加载方案下,采用两种钢束线形布置方式,通过二者应力指标的比较,得到将下排钢束靠近盖梁下缘布置,可降低施工阶段拉应力并获得较高强度安全系数,最后提出高架车站大悬臂盖梁设计中,预应力束形调整的相关因素。
2010年12期 No.585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曹登敬;何连华;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珠三角城际铁路清远站的列车风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三维非定长可压缩流动模型,并应用动网格技术模拟了高速列车自进入雨棚起至穿越雨棚止的整个过程,得到列车过站过程中列车风空间分布形态,获得屏蔽门上监测点处的压力时程,总结压力分布的规律,给出用于结构设计的荷载取值建议,同时对站台的风环境进行分析。
2010年12期 No.585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志强;颜锋;王晓枫;林祥;
以珠三角城际列车某站房为例,研究列车高速通过站房所引起的建筑结构动力响应。通过车辆-桥梁耦合系统以及桥梁-站房系统的求解,确定车辆-桥梁-站房结构系统动力学计算的求解策略与方法,解决了在高速列车穿越引起的振动下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强度、疲劳等)、经济及使用性能的问题。研究结论为:列车在正线通过及到发线进站时,站房变形以轨道梁自身的跨中弯曲变形最为明显,量值为1.5~3.25 mm;站厅层变形很小,可忽略;列车到发线进站时,横向框架梁跨中有0.5~1.5 mm的竖向变形;列车在正线过站以及到发线进站时,除轨道梁外,该站房其余结构竖向振动波均小于75 dB;站房主要构件可不考虑因列车荷载引发的疲劳问题。
2010年12期 No.585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管亚敏;
针对武汉站特殊的建筑造型、屋面结构、超大跨度的结构形式,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及实验室验证结论,以确定武汉站防雷接闪器和防雷接地引下线方案。提出虽然武汉站房屋面采用了中空聚碳酸酯采光板和金属板屋面间隔布置的方式,但金属屋面能对中空聚碳酸酯采光板的落雷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不需另设接闪器;利用桥墩结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间距虽然超过规程规定,但建筑在遭受雷击时的最大接触电势及最大跨步电压可满足规范要求,不需增加专用接地引下线。
2010年12期 No.585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秀斌;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它的广泛应用可解决当前我国能源紧缺的迫切问题。研究太阳能用于房屋建筑的供热技术,主要讨论供热设计条件确定、供热技术方案、施工技术要求等关键问题,并成功将该项技术用于工程项目实践。该工程与传统热水器比较,按使用寿命15年计算,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21.2万元,为每户均节约6 300元,全小区节约用电1 250万kW.h,减少排放13 750 t二氧化碳,很好地保护了环境。
2010年12期 No.585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连青;
结合胶济客运专线客运站旅客服务系统设计,主要探讨深度集成管理平台架构,系统功能和接口等。通过集成管理平台集成了导向揭示、广播、监控、时钟、投诉、查询、求助等子系统,连接了行车指挥调度、火灾报警等外部系统,把分离的各个系统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集成到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综合业务操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功能联动,提高旅客服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2010年12期 No.585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