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964691
日访问量:4

线路/路基

  • 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周萌;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荷载-板式轨道力学分析模型,模拟了路基余弦不均匀沉降对板式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路基沉降量对轨道板和混凝土底座的动应力和动位移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在速度为300 km/h的移动荷载下,路基沉降量从0 mm增加到30 mm,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应力、垂向应力、动位移呈先陡后缓的增长趋势,拐点为20 mm沉降量;处于沉降槽起始部位的1号轨道板上表面和位于沉降槽中心的3号混凝土底座下表面受沉降量影响最大,为易发生破坏部位。

    2010年10期 No.58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GM(1,1)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轨道几何不平顺预测及应用研究

    潘海泽;黄远春;汪磊;刘仍奎;胥耀方;

    国外轨道不平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大多是建立在对轨道动态检测数据的不同分析手段和方法上,然而由于各国检查数据的不同使得国外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轨道状态预测。基于昆明铁路局的实际数据,提出了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通过将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证明灰色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较长区段的TQI(轨道质量指数)预测,对于更长区段的TQI预测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证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不仅能够预测随机性较强的TQI数据,也能应用于较长时间范围内的预测。

    2010年10期 No.58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布板软件研发

    闫红亮;伍卫凡;

    布板设计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制造、施工的基础。在无砟轨道技术创新成果及京沪高速铁路等工程实践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通过自主研发形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布板软件、施工布板软件等成套技术体系。系统阐述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布板设计技术、与打磨软件和施工软件的接口技术以及布板设计软件的主要模块、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研发形成的布板设计软件已经在京沪高速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实施,满足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建设的需要。

    2010年10期 No.58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刘好正;

    郑西客运专线沿线绝大部分地段为湿陷性黄土地区,为消除黄土湿陷性、使路基工后沉降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沿线路基工点采用了多种地基处理措施,其中挤密桩复合地基是全线应用最为普遍的地基处理措施之一。以荥阳车站工点为例,从挤密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施工控制、沉降观测及处理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工点设计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2010年10期 No.582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许泽群;

    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是确保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区域性、城际性、先导性、公交化、同城化特点,适宜在经济发展好、城镇化程度高、城镇联系密切的区域率先开展,并按照"充分借鉴、全面吸收;服务社会、促进经济;注重衔接、协调发展;远近结合、着重近期;立足现实,大胆创新;科学谋划、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关键性工作,才能彰显其区域交通的骨干地位,充分发挥"规划先行、引导发展"的作用。

    2010年10期 No.58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短距离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马晋;

    列车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是短距离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制定技术标准的重要依据,通过结合全线车站分布情况,定量计算采用80、100、120 km/h速度目标值的节时效果,并分析采用3种速度目标值的技术可行性,以及对土建工程、机电工程投资的影响,综合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出经济、合理的速度目标值。

    2010年10期 No.58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选择与设计

    张利国;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增加了软弱土地基沉降控制难度。根据软土类型及特征,探讨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加固的优化设计和变形计算,对软弱地基加固方案、设计参数、沉降计算方法等提出建议。

    2010年10期 No.58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buja城铁Lot1B线Gaiki站至Wuse站区段选线技术方案探讨

    顾拥武;

    Abuja城铁Lot1B线是尼日利亚首都修建的第一条城市铁路,Gaiki站至Wuse站区段地形复杂,线路长度在3.4 km的范围内,最大地面高差达到45 m,选线难度很大。通过调查当地气象水文情况,主要材料价格,对高架桥、高架站、深路堑及地面线几种选线方案和车站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和可行性比选,分析影响土建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提出较为合理、经济、适用的技术方案。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逐渐走向国外,该文章对国外类似工程选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0年10期 No.58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理念探讨

    胡世东;

    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车站和轨道交通的引入形成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效率能否发挥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发展理念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定义入手,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必要性和包含内容以及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于家堡交通枢纽站,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理念进行探讨,对今后国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2010年10期 No.58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工程研究与设计

    杨其振;刘道通;于春华;

    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国外已建成运营线路,国内部分城市也已经开展运营线路建设的前期工作。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对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工程设计标准、结构特点进一步研究。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于2008年开始试验运行,其实践表明,轨道结构设计能满足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工程的整体需求,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总结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的建设经验并研究相关试验资料,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对中低速磁浮轨道工程的系统构成及功能、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探讨。

    2010年10期 No.58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剪切强度折减法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黄明星;蒋鑫;邱延峻;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稳定性受到了工程界的重视。基于FLAC3D软件平台,运用剪切强度折减法,就斜坡软弱层性状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重点讨论斜坡软弱层厚度、在地基中的相对位置、尖灭度、地面横坡及斜坡软土抗剪强度指标等因素,获得了安全系数值及潜在滑动面的演变规律,并提出实际工程可选用的工程对策。

    2010年10期 No.58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橡胶粉水泥混凝土路面冲磨性能试验研究

    覃峰;马福荣;黄琼念;何壮彬;

    通过利用0%、1.0%、2.0%、3.5%、5.0%、6.0%的橡胶粉代替同质量砂配制成的橡胶粉水泥混凝土进行冲击性、耐磨性、动水抗冲磨性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粉代替量的大小影响混凝土路面冲磨性能的改善。综合橡胶粉水泥混凝土的冲击性、耐磨性、动水抗冲磨性等试验结果,橡胶粉代替为3.5%左右,可以显著地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路面抗冲击性、抗磨耗性和抗动水冲磨性等性能,为橡胶粉水泥混凝土在道路路面结构层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2010年10期 No.58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桥梁

  • 时速140km城市轨道交通简支梁桥竖向刚度限值研究

    邓建良;李奇;吴定俊;

    轨道桥梁竖向刚度限值一般由乘坐舒适度与行车安全性控制。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其设计车速为140 km/h,这一车速超出现有规范覆盖范围。为此,分别采用半波正弦模型和动力耦合模型分析了地铁A型列车通过多孔简支梁桥时车、桥动力响应,分别以ISO2631舒适度标准和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的舒适度标准为主要控制指标,得到了车速140 km/h城市轨道交通简支梁桥的合理竖向刚度限值。

    2010年10期 No.58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墩梁连接方式的长联大跨度铁路桥地震反应特性对比分析

    霍学晋;高玉峰;李晓斌;

    针对某长联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的3种不同桥型的设计方案,建立相应的动力分析模型,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自振特性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并对不同墩梁连接方式3种方案的自振特性和关键部位的地震内力和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桥最终选用的连续梁设计方案的抗震性能良好,是可行合理的桥式方案。

    2010年10期 No.58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火车站站前高架桥设计特点研究

    闫斌;戴公连;

    火车站站前高架桥的设计有其特殊性,首先,要考虑桥跨布置不应与既有交通线相抵触,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匝道桥梁需设置超小半径;其次,考虑到车站所处城区不同,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第三,除满足经济和安全的要求外,更应创造优美的桥下空间,桥墩造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应依据周边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设计照明和排水设施。结合南京站、深圳站、武汉站、广州站和乐清站5个火车站站前高架桥的工程实例,分析比较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预应力混凝土展翼梁桥、钢箱梁桥和空心板梁桥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形式在站前高架桥上的应用,初步归纳出火车站站前高架桥的一些设计特点。文中得出的结论,对城市火车站站前高架桥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10年10期 No.58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客运专线梁场制梁台座地基基础设计试验研究

    王国欣;肖绪文;敖长江;

    为了进一步优化客运专线梁场制梁台座的地基基础设计,以哈大客运专线昌图梁场的制梁台座为研究对象,通过埋设于其中的混凝土应力计,测试了制梁过程中梁体对台座基础的作用力,以明确台座基础在梁体预应力张拉前后两个阶段的受力状态。通过相关分析与计算,得出了制梁台座在两个阶段中3个承台梁的横向与纵向的受力分配,建议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30 kPa时,制梁台座的地基可采用天然地基。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 kPa,可采用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达到130 kPa以上;对于软弱土层,则可采用桩基础做条形承台梁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2010年10期 No.58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灰色理论在北京四环特大桥线形控制中的应用

    高亮亮;

    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环线特大桥跨四环的施工控制的具体实践为例,将GM(1,1)模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组合桥主梁施工中预拱度的控制,预测各梁段的预拱度,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此模型应用于桥梁线形控制中的可行性。

    2010年10期 No.58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堠门特大桥船撞桥概率分析与风险评估

    尹紫红;李远富;燕蒲龙;项琴;李怀龙;

    桥梁运营期的船撞风险已逐渐成为桥梁工程面临的尖锐问题之一,因此对桥梁运营期的船撞桥进行概率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舟山连岛工程,运用AASHTO指南方法对西堠门大桥运营期3号桥墩年船撞概率进行计算,对西堠门大桥运营期的船撞桥风险进行了评估。西堠门大桥运营期总体船撞风险评估等级为二级,属于低风险水平。

    2010年10期 No.58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

    秦世强;蒲黔辉;施洲;

    结合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的特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数据采集子系统;首先,分析各个监测项目中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输出信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然后,比较各种数据采集软件设计平台,提出利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的模拟,详细论述各个模拟模块的建立过程;最后利用所述方法为某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了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的建立为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为同类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10年10期 No.58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的自振特性分析

    韩金秀;郭薇薇;夏禾;纪尊众;

    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是大跨度铁路军用梁,用于大跨度桥梁应急抢修,可快速拼装反复使用。八七梁的杆件间连接较弱。为更好适应提速后铁路的应急抢修,需要建立仿真模型并分析其自振特性。根据每根杆件特点及杆件间的连接特点,采用梁单元,应用ANSYS软件建立64 m八七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杆件截面,定义关键点和梁节点偏移,模拟杆件截面方向和相对位置。用模态分析计算其自振特性。结果显示八七梁横向刚度较低,下弦杆件横向联接较弱。并用子结构建立模型,探讨了子结构方法在八七梁自振特性分析中的应用。与普通有限元法对比,其计算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2010年10期 No.582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轴重列车对既有线简支T梁的静力影响研究

    孔德艳;

    以朔黄铁路为工程背景,从静力学的角度针对列车轴重250、280、300、330 kN情况下,对朔黄铁路跨度24、32 m简支T梁的刚度、强度、抗裂性以及桥面板局部承压等进行了分析。通过静力分析可知:轴重280 kN的列车虽然对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但其运能提高不显著,运行轴重330 kN的列车需对桥梁结构进行全面加固,而运行300 kN轴重的列车仅需对桥梁结构进行局部加固即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因此既有朔黄铁路重载运输的列车轴重提高到300 kN是较为适宜的。这对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0年10期 No.58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津滨轻轨桩基托换工程墩柱切割施工技术

    代敬辉;

    介绍天津市津滨轻轨在保持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桩基托换过程中的设备配置、墩柱切割、预案措施、荷载转换及施工监测,总结形成了桩基托换墩柱切割施工技术,为类似托换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2010年10期 No.58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汉宜铁路蔡家湾汉江特大桥168号主墩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

    周文;

    蔡家湾汉江特大桥主桥为(64+120+168+120+56)m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其中168号主墩位于汉江航道中,施工前依据其施工难点选择双壁钢围堰作承台施工挡水结构,简述双壁钢围堰构造,介绍双壁钢围堰施工工艺中拼装、下放入水、定位着床、吸泥下沉和水下混凝土封底等工序,并就钢围堰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叙述,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2010年10期 No.58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桥梁微型群桩桩土相互作用模拟分析

    孟庆峰;王敏贤;王慧东;

    桥梁桩基、承台、土的共同作用十分复杂,桥梁微型群桩桩-土相互作用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利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合理简化建立Drucker-Prager计算模型,采用SOLID45单元计算桥梁微型群桩桩土相互作用,得出了群桩桩土的受力、变形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模拟分析的正确性。

    2010年10期 No.58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贝雷梁在客运专线900t架桥机架梁施工中的应用

    黄志华;

    结合福厦客运专线木兰溪特大桥工程实例,介绍特殊条件下JQ900型下导梁架桥机过钢桁梁架设箱梁的施工方法。由于受木兰溪特大桥钢桁梁净空限制,需要拆解降低架桥机高度通过钢桁梁后再组拼提升,但受现场各方面因素制约,木兰溪特大桥过钢桁梁后仅设置了1孔现浇梁,从而产生架桥机过钢桁梁后组拼作业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此采用搭设贝雷梁代替现浇梁并在贝雷架上组拼架桥机的方案,从而有效解决了问题,为架桥机过隧道等类似特殊条件下的客运专线箱梁架设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10年10期 No.582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英国BS5400的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结构性能研究

    郭丰哲;苏国明;周家新;王合希;续宗宝;

    结合一座国外公路槽形梁的工程设计实例,基于MI-DAS FX+V2.0.0和MIDAS/Civil 2006结构分析软件,选取四面体单元和桁架单元,建立空间实体计算模型,进行了各荷载组合工况下槽形梁空间受力性能研究,并针对槽形截面特点进行了各典型位置的剪力滞效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BS5400,进行结构性能分析及安全性分析,并总结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的优缺点。分析结论可为BS5400规范体系下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的设计及计算分析提供参考。

    2010年10期 No.582 90-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隧道/地下工程

  • 深埋双圆盾构隧道衬砌荷载模式及其接头效应分析

    晏启祥;程曦;何川;刘记;

    双圆盾构隧道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其力学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和把握。为进一步揭示双圆盾构隧道的力学特性,在分析盾构施工特点和双圆盾构隧道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Terzaghi公式的深埋双圆盾构隧道地层荷载模式,并采用梁-弹簧模型对双圆盾构隧道进行了接头不同转动刚度的接头效应分析,对比了梁-弹簧模型和匀质圆环模型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纯粹按照匀质圆环模型进行双圆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将难以保证其安全,建议在采用匀质圆环模型进行双圆盾构隧道设计时,同时采用梁-弹簧模型进行校核。

    2010年10期 No.58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唐铁路燕山越岭隧道地质选线研究

    李翔;

    张唐铁路穿越燕山山脉,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峻,地质构造复杂,煤矿铁矿铜矿采空区发育,水文环境因素影响大,如何在地质复杂地段进行越岭隧道方案比选,是张唐铁路地质勘察的工作重点。结合张唐铁路燕山越岭隧道两大方案,对隧道地质条件及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终提出了合理的地质选线意见。

    2010年10期 No.582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乌蒙山2号隧道论多线大跨车站隧道的修建技术

    唐国荣;章慧健;仇文革;高扬;

    随着大跨度(大断面)隧道的增多,特别是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交通隧道的几率增大,国内外都把大型洞室的修建技术列为重大研究课题予以实施。乌蒙山2号隧道是改建铁路贵昆线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2线工程,出口段扒挪块车站伸入隧道内547 m,为4线大跨车站隧道,最大开挖跨度达28.42m,开挖面积354.30 m2。以此车站隧道为依托,按洞口段、浅埋段、深埋段3部分,分别从开挖稳定性、施工工法、支护措施3方面对特大跨隧道的修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0年10期 No.582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重叠隧道施工顺序研究

    吕奇峰;黄明利;韩雪峰;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地铁的修建,两条或多条线路同时接入换乘车站的情况将大量出现,因此重叠隧道的修建难题也将会逐渐涌现。对于该问题,国内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中出现的重叠隧道所做的研究成果,首先对国内外类似的研究结论做了全面的研究,鉴于还未有明确一致的结论,遂对该段重叠隧道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将该段重叠隧道的施工顺序分为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两种工法来对比分析。通过研究两种工法的塑性区分布以及衬砌内力的影响率,得出结论是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较为有利。

    2010年10期 No.58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山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越岭隧道群合理长度布设研究

    薛新功;

    通过对我国在建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分布情况的分析,结合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实例,从长大隧道群旅客乘坐舒适度、线路越岭坡度选择、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对山区客运专线越岭隧道群长度的合理布设进行研究。总结布设原则和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给予启示和借鉴作用。综合地形、地质、环保条件,考虑隧道施工工期、施工条件、运营条件、工程投资等因素,并针对客运专线线路直、坡度大的特点,确定西成线翻越秦岭山脉主隧道长度应在15~20 km为宜,引线地段不宜超过15 km、以10 km以下隧道群分布为优;翻越米仓山地段,隧道长度在10 km左右及以下为宜。

    2010年10期 No.58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杭州地铁1号线彭埠站—建华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有害气体土层工程设计研究

    李斐;陈达;朱燕琴;

    杭州地铁1号线彭埠站—建华站区间为盾构隧道,场地内存在有害气体层。介绍该区间的工程概况及控制节点,并着重对下穿有害气体土层的施工、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同时也提出了仍可能存在的问题。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较高压力有害气体土层在国内尚属首例,为国内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010年10期 No.582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施工技术浅谈

    黄俊;

    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位于十一纬路、大西路与青年大街交叉路口,为1、2号线换乘车站,平面上呈"十"字形架构,1号线车站在下,为双层岛式车站,2号线车站在上,为双层侧式车站。站体主要穿越中粗砂、砾砂层,地层渗透系数达100 m/d,车站采用全暗挖法(PBA工法和CRD工法)施工。介绍该站施工技术,为类似城市地铁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2010年10期 No.582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水平深孔注浆在地铁盾构端头加固中的应用

    段志宏;

    进出洞土体加固是盾构施工中的重点。通过工程实践,研究富水、含砂土层中端头加固方式及其效果。通过对水平深孔注双液浆的研究及实践表明,该地层条件下采用水平深孔注浆方式,可以满足盾构安全始发的要求,特别是在地面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2010年10期 No.58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地铁解放桥站环控系统设计

    何峰;高博;

    解放桥站是天津地铁3号线标志性车站之一,其站厅层公共区净高8.65 m,是国内首座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介绍该站环控系统构成并重点阐述站厅层公共区高大空间环控系统设计难点及特点,为以后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0年10期 No.582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地铁3号线盾构区间同步注浆施工技术

    孙立功;金花;庞旭卿;郭亚宇;

    在盾构施工中,基于刀盘开挖直径与盾构管片外径间存在空隙、地质条件、地下水、隧道埋深、掘进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地层变形、管片错台、隧道漏水等不良现象,因此要对管片背后的空隙选择合理的注浆材料进行充填。以广州地铁3号线客—大盾构区间的施工实际情况为背景,对盾构施工中的同步注浆技术进行总结分析。

    2010年10期 No.582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房屋建筑

  • 从北戴河碧螺塔谈形态仿生建筑的结构技术

    陈诗白;

    为促进铁路房屋形态的文化性和先进性,针对目前国内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形态仿生建筑(建筑造型仿生),但对于形态仿生建筑中的核心课题——结构技术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对形态仿生建筑的结构技术展开讨论。作为我国形态仿生建筑先例"北戴河碧螺塔"的结构设计师,以北戴河碧螺塔为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结构师如何用结构技术实现建筑的仿生造型,如何实现结构体系与仿生形态的一致化;结合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形态仿生建筑其他范例的结构技术分析,归纳总结出形态仿生建筑中的结构设计若干要点,分析目前制约结构技术在形态仿生建筑中开拓发展的原因,分析结构技术在形态仿生建筑中的发展前景。

    2010年10期 No.582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机务

  •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之我见

    聂宏旺;

    基础设施的综合维修体系是一新事物,作为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其工程设计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认识、逐步趋于合理的过程。从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的基本构成—基础设施综合维修基地、综合检测中心、大机段、综合维修段以及综合维修工区、综合值守点的功能定位、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主张,从而有益于对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的认知及其工程设计的开展。

    2010年10期 No.582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电力/电气化

  • 郑西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线架空连网方式研究

    刘长利;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采用AT供电方式、馈线数量较多的特点,通过国内外技术调研及架空线路与电缆敷设的对比分析,开展技术攻关,在郑西客运专线首创了"门型架构"架空连网方式,兼顾了高可靠和景观性,工程易实施,节省投资,可在路基地段和高度≤24 m桥梁区段推广采用,实现了高速铁路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010年10期 No.582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