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964698
日访问量:11

线路/路基

  • 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参数敏感性判别

    肖军华;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并借助正交试验设计,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道床模量、道床阻尼、道床厚度、路基模量、路基阻尼、路基高度、地基模量)进行了敏感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道床厚度、路基模量和阻尼是路基动力响应的3个最主要影响参数,增加道床厚度、增大路基模量和阻尼是减小路基动力响应的有效手段;增加道床厚度对减小路基动应力最敏感,而增大路基模量最能有效减小路基的动变形和加速度。

    2010年07期 No.57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标准及其应用研究

    白宝英;

    为科学合理地应用设计标准,应对确定标准的依据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线路纵断面设计标准的选择影响着线下基础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线路舒适度水平,应分析平竖曲线重叠时对欠超高的影响。结合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分析研究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匹配,以确保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并为实现线路空间曲线具有较高舒适水平奠定基础。根据设计速度、与平面曲线匹配情况合理选用竖曲线半径,宜优先考虑平竖曲线间夹直线长度0.4V(V为列车速度)的要求;竖曲线与平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在满足不小于25 m的条件下宜尽量大些,如果能够提供列车不少于1.5 s的走行距离则有利于保证线路的平稳性;当竖曲线与平曲线重叠设置时,建议设计行车速度300~350 km/h的线路平曲线半径选择不宜小于8 000 m,最大坡度不宜采用20‰足坡;线路平面交点设置时应同时考虑纵断面设计要求,以追求平纵断面匹配综合效果最佳。

    2010年07期 No.57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探讨

    裴立军;

    通过我国已建和在建铁路受风沙危害情况,结合一些国内实际案例,说明风沙对铁路路基的主要危害形式为风蚀和沙埋;风沙治理主要建议采用植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路基本体防护与线路两侧防风治沙的综合防护体系;对于防风固沙所采用的固沙植物要进行合理的配置,有条件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固沙植物栽植密度;要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填筑施工时采取合理的压实遍数及机械组合方式;避免边坡长时间暴露而遭到风蚀和雨蚀,要集中施工力量完成一段,防护一段,最大限度地治理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造福铁路沿线人民。

    2010年07期 No.57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抛石挤淤强夯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陈子龙;

    结合郴宁高速公路E1K0+215~E1K0+601.7段路基采用抛石挤淤强夯置换法处理高填方路基软基的工程实例,介绍用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如碎石、片石)夯击置换原软弱的饱和淤泥土,形成柱状体,再用强夯方法进行挤密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经现场载荷试验和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复合地基不仅置换部分强度大幅度提高,而且满足路基的施工规范要求。

    2010年07期 No.57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冻融作用对石灰土临界动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季宏;

    通过冻融循环前、后土的动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黏土与掺入6%石灰后土的累积塑性变形在加载次数、外加动载值和冻融循环次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季节性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时,路基采用黏性土填料的石灰改良方案,即黏土中掺入6%的石灰后可满足寒区高速铁路路基动强度的要求。

    2010年07期 No.57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研究

    张文;

    根据石(门)—长(沙)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从路网建设,以及相邻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结合项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建设标准,从客车构成及运营时间要求,提出增建第二线可能的速度目标值200 km/h、160 km/h预留200 km/h和160 km/h三个比较方案。经过综合比较和线路输送能力分析,按时速160 km增建二线可满足路网规划近、远期客货运量需求,并考虑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减少废弃工程,节省工程用地和投资,推荐160 km/h方案为本线合理的速度目标值。

    2010年07期 No.57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客运专线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桂芳;杜通道;

    从线路专业的角度,对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及其对线下的要求进行识别,结合工程设计经验教训,对于客运专线铁路线路设计中尤其是平剖面、超高设置、排水等环节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2010年07期 No.57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RTSⅡ型板水泥乳化沥青灌浆施工技术

    王正寿;

    无砟轨道板采用CRTSⅡ型板,是我国高速铁路施工创新的先进技术成果。其中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是该项技术的关键。为彻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现场做了大量的灌浆和揭板试验,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施工技术,保证了灌浆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铺板灌浆施工的快速展开提供了施工参数和经验。

    2010年07期 No.57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桥梁

  • 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节点设计

    刘祥君;白鸿国;施威;

    通过对常规钢管混凝土节点连接形式的介绍,结合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构造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节点设计和节点处理的构造方法,首创大承载能力型钢混凝土联结过渡方式的独特节点形式,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与上、下钢管混凝土柱,成功解决了承受列车疲劳荷载、截面尺寸大、配筋率高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技术难题。还对轨道层桥梁结构的节点构造、节点类型和计算分析给出较详细的论述,为将来类似节点设计提供指导。

    2010年07期 No.579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特点

    白鸿国;刘祥君;施威;

    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承担了列车荷载及建筑结构相关荷载,结构采用纵、横梁格构体系,与北京南站9.0 m高架层和地下一层形成一体,真正实现了"房桥合一"结构形式,实现了大型铁路客站多元化功能需求,提供了大型铁路客站结构设计新思路。针对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的独特设计和构造,对轨道层桥梁结构设计的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进行论述。

    2010年07期 No.57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上行式桁架型节段拼装移动支架造桥机技术特点及应用

    冯延明;

    针对上行式桁架型节段拼装移动支架造桥机在单箱双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上的应用,简单介绍节段拼装法的施工特点及其优越性,详细阐述上行式桁架型节段拼装移动支架造桥机结构构成、施工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同时,对上行式桁架型节段拼装移动支架造桥机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给予了说明。结合具体采用上行式桁架型造桥机施工的在建和已建成的桥梁,进行了工效分析。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体会,文章提出对上行式桁架型造桥机需要完善、改进和提高的几个方面,并对上行式桁架型造桥机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0年07期 No.57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桥梁设计

    许三平;

    简要介绍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桥涵分布情况。根据国内外桥梁设计的主要特点,选取具体工点对常用跨度桥梁合理结构形式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工点和科研成果简要介绍道岔区桥梁设计。根据京沪高速徐沪段桥墩设计,对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桥墩选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昆山试验段桥梁工程桩基试验,定量试验分析高速列车对桥梁桩基础的影响,认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极限摩阻力取值可以按常规铁路桥梁取值标准进行。最后结合工程实践对京沪高速徐沪段桥梁设计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2010年07期 No.57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南站铁路斜弯刚构连续梁桥设计与研究

    孙大斌;

    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凉水河中桥,采用斜弯刚构连续梁结构,对斜弯刚构连续梁的设计及受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凉水河中桥工程概况的介绍,阐述凉水河中桥的设计基础资料、刚构连续梁的孔跨形式及小曲线半径单、双、三线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结构计算理论的阐述,对斜弯刚构连续梁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凉水河中桥斜弯刚构连续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了基础反力计算;针对强度及刚度的计算结果,分析斜弯刚构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点。

    2010年07期 No.57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桥墩局部切除新技术

    徐华轩;

    对于铁路或公路桥墩特别是高桥墩,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局部拆除时,以往多采取控制爆破的方法解决,该方法会对需保留部分造成破坏,从而存在质量、安全、工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现介绍一种新的切除技术,既安全快速又经济实用。重点介绍这种切除新技术的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和高桥墩切除实例。

    2010年07期 No.57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线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设计

    朱林根;

    宿淮铁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采用(62+132+62)m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单线铁路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横向刚度和整体稳定是单线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结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宿淮铁路的单线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结构进行介绍,分析连续梁拱组合结构的主要受力特点、结构自振特性,并比较4种横撑布置形式对结构整体稳定系数的影响。

    2010年07期 No.57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HS900型变幅式高速铁路架桥机的性能特点

    韩益民;

    简要介绍HS900型高速铁路架桥机的性能结构特点和作业模式,侧重介绍该机各部的组成和主要技术特征,同时阐述通过隧道和系杆拱桥的作业方法。该机是导梁式架桥机,下导梁具有协助提梁机过孔和喂梁的功能,下导梁后抽,减轻了提梁机的负担,使提梁机的结构变得小巧;后支腿变幅式设计,前后支腿可以自由伸缩,不需要任何设备配合,即可用运梁车驮运通过隧道和系杆拱桥,且可以架设隧道进出口和系杆拱两端的桥梁;增加了活动支腿,使变跨施工极其方便。

    2010年07期 No.579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桥梁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实施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

    王伟宁;

    桥梁结构运营期监测既可以验证设计理论并指导后续同类桥梁的设计,又可以对运营过程中结构的状态实施监测与安全预警评估,还可以指导实施科学的结构管养维护服务,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热点。从介绍各国相关事例着手,系统总结目前桥梁运营期监测系统的实施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阐述现阶段制度规范的发展情况,并展望了桥梁运营期监测系统的发展前景。

    2010年07期 No.57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速铁路轨道板多功能大悬臂门吊设计与应用

    张耀辉;张平;逯久喜;

    介绍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用于在桥梁和路基上进行无砟轨道板铺设的一种多功能的大悬臂门吊的设计,及其在京沪、沪宁和广深港等高铁项目施工中的应用情况。LGM10新型多功能大悬臂门吊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非常方便进行组装、跨度变化、悬臂折转、隧道内施工和升级改造。LGM10新型多功能大悬臂门吊的研制成功,解决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的铺设施工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创造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0年07期 No.579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叶溪河大桥的配索方案对比研究

    舒彬;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用纵向直线预应力和竖向预应力相结合,取消下弯索,施工方便;但竖向预应力筋基本是粗短的螺纹钢筋,本身有效预应力很不可靠,主拉应力实际上不能完全抵消,腹板截面容易出现斜裂缝,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曲线预应力索较长,后期预应力损失较小;叶溪河大桥采用了主要依靠曲线预应力抵抗主拉应力和竖向预应力作为安全储备的配索方式,大桥从修建到竣工两年内没有出现斜裂缝,实测和分析表明其有效预应力可靠性高,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加以推广。

    2010年07期 No.57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度下穿顶进框架桥线路加固设计

    王兵;王德华;

    临清市315省道临清段(南外环路)下穿京九铁路立交桥工程,桥梁主体为(8.0+16.0+8.0)m三孔连体下穿框架桥,采用顶进法施工。京九铁路行车密度大,按照铁道部有关要求,施工顶进期间行车速度不低于45 km/h,且通行I级超重、超限重载列车。本桥线路加固纵向长度达60 m,线路加固纵向长度大,加固困难。线路加固设计中采用了钻孔桩基础,H型钢横抬(施工)钢便梁的加固线路方法,解决了线路纵向大跨度加固长度的难题,满足了施工需要。介绍该桥的设计要点。

    2010年07期 No.57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地区铁路桥涵水文勘测及小流域流量分析与计算

    李涛;

    根据鄂尔多斯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本地区铁路桥涵水文勘测情况,研究分析本地区小流域水文特征,进行水文参数验证,经过对比一院法和地方法的水文计算结果,确定一院法为本地区铁路桥涵小流域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同时针对本地区主要为流域面积小于2 km2的内陆闭流水系的水文特征,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改进型的一院法概化计算公式,为本地区铁路桥涵水文勘测提供便捷算法。

    2010年07期 No.57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横向模态差的桥梁横联构件损伤识别

    赵虎;蒲黔辉;施洲;

    讨论桥梁结构横向刚度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比较国内外规范关于横向刚度、横向水平变形限定的异同。文章提出用桥梁结构双侧响应模态差对结构的横向联系完整性进行评估,进而对桥梁结构的横向刚度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全桥的双侧模态的响应差值曲线差异,对结构可能存在的损伤进行定位识别和初步的损伤程度识别。通过对一两跨连续钢桁架桥的有限元模拟分析,验证该指标对于横向联系完整性的评估和结构损伤识别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2010年07期 No.57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浦大街—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跨京广铁路变宽度斜拉桥设计

    龙俊贤;

    武汉黄浦大街—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跨京广铁路主桥为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全长260 m,跨度为(138+81+41)m。桥面宽度由39 m宽渐变至49.899 m。介绍该斜拉桥的工程概况、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变宽度的处理方法及跨铁路施工方法。

    2010年07期 No.579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州站西出口地道设计与施工

    王春梅;

    郑州站西出口工程为郑州站改建工程,共有3座地道,其中南、北旅客地道均为既有地道接长,宽均为7.05 m,中央旅客进站地道为新建地道,宽12 m。由于本工程位于既有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制约因素多,设计、施工复杂。本工程的地道均采用明挖和顶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而且为了适应本项目的特殊情况,南、北旅客地道顶进节的结构形式均采用了双层结构。以南旅客地道为例,主要介绍该地道的一些设计构思以及施工措施等。

    2010年07期 No.57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悬空支架在高墩斜拉桥边跨合龙中的应用

    胡娟;王文贞;

    为了解决跨越长江某高墩斜拉桥边跨段及边跨合龙段的现浇施工,根据工程特点提出使用悬空支架进行现浇的施工方法。支架利用墩身预埋件作为支点,拼装三角形牛腿,牛腿由斜杆和平杆组成,在牛腿上再拼装普通型贝雷梁,墩顶部分的主梁外悬部分,采用工字钢,使之形成现浇悬空支架。该支架结构具有受力明确、安全性高、施工方便的特点。通过采用悬空支架的施工,解决了高墩边跨现浇的施工难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与整体稳定。

    2010年07期 No.57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F系列三角桁架双导梁公路架桥机调头方案创新

    李瑛;

    NF系列三角桁架双导梁公路架桥机由机械、液压、电气三大工作系统组成,可以满足各种桥型的简支梁架设。现有调头方法工期消耗长,经济投入大,安全系数低。结合工程实例,创新性地提出了NF系列三角桁架双导梁公路架桥机一次性调头方案,论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操作方法,为双导梁公路架桥机调头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0年07期 No.579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隧道/地下工程

  • 盾构隧道建筑物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及其施工风险分析

    马笑遇;

    城市地铁隧道在穿越建筑物前一般要进行施工方案安全性评价,对施工引起的地表建筑物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和控制措施,从而确保隧道上方建筑物与隧道自身的安全。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对盾构下穿房屋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机前方1D和后方2D(D为洞径)的范围内,由于建筑物的存在,改变了地表沉降等值线原有的扩散形态,使得建筑物所在区域等值线较为密集,且施工完后隧道的"双凹槽"并非完全与隧道轴线重合。最后对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和隧道本身的安全。研究结果可以为盾构成功穿越建筑物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并且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2010年07期 No.579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盾构小半径曲线下穿特级风险源施工难点及对策

    王岩;钱新;矫伟刚;

    详细阐述国内首次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以300 m小曲线半径成功下穿京沪、京九等12股铁路特级风险源施工概况、施工难点及施工对策,包括下穿前试验段的选取与总结、铁路地基注浆及轨道加固、盾构推进参数选取与优化等。

    2010年07期 No.579 99-10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地铁深基坑交叉施工支护方案设计优化与实践

    黄跃翔;

    相邻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侧向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单向性,这是导致基坑失稳的根本原因,为防止一方基坑的失稳影响另一基坑的安全,结合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玉山公园站与相邻B30地块深基坑交叉施工的设计边界条件,从施工角度,建议设计加大支护结构的安全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风险,可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2010年07期 No.579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越江盾构隧道的防渗止水设计研究

    游龙飞;

    分析越江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渗漏水机理,总结国内外盾构隧道管片衬砌防水的技术方法,包括管片接缝防水、管片自防水、管片二次衬砌防水。重点介绍管片接缝止水的功能要求、材料种类及断面形式设计方法。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越江隧道工程提出了防渗止水的具体措施。

    2010年07期 No.579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城市地铁明挖施工的降水工艺

    张龙腾;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百家湖站及百家湖—小龙湾区间明挖施工中的降水施工,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制定降水总体方案,并计算降水井数量、确定降水井结构参数。通过试成井确定降水井的设置,阐述降水井(包括成井、洗井、封井)的施工工艺,总结降水井的运行、成品保护以及降水井运行后产生的效果。综合表明,降水施工技术在地铁明挖施工中起的作用,从而为后续地铁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2010年07期 No.57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电力/电气化

  • 配电所环境监测系统的探讨

    周丹;徐键;高志强;

    传统的配电所监控系统只是对配电所内各种设备的电气量进行监视与控制,而对于影响配网安全运行的其他方面如电缆头温度过高、人员非法闯入、设备间漏水等"非电气"故障缺乏有效监视,这些问题的发现只能靠人员巡视或者视频监控来实现。根据过去大量现场运行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很多电气故障正是由于上述"小"问题发现不及时,对"非电气"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处理,使设备一直在带病运行。随着时间的增加,故障点"小"问题逐步演变为大故障,从而造成设备及电网事故,影响正常生产,给铁路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的重大损失。大量的事故就是因为环境温度、设备凝露等小问题造成的。主要探讨建立一套对影响安全运行的"非电气"故障进行综合监控的系统,对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在线监测,以达到对故障早预报的目的。

    2010年07期 No.57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展望未来机车的维修模式

    薄海青;

    实现机车装备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机车的质量,改革机车的修程修制,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强烈要求。目前机车装备及维修水平的现状是缺乏路网性及系统性的统筹规划;维修理念、维修体制和管理模式受铁路局和各段(所)区域性利益的局限,难以进行重大改革。随着交流传动大功率机车的生产,通过调查了解国外机务段发展先进理念,分析生产力布局调整对机务段发展的影响,研究机务段的检修体制改革,结合交流机车的特点,提出计划修与状态修相结合并逐步向状态修过渡、"平衡式或可靠式"维修和"售车+维修服务"的3种代表着机车检修发展不同阶段的检修模式。不仅适用于机车检修,而且还适用于车辆和动车组的维修管理。

    2010年07期 No.579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李红侠;王素姣;

    在近几年铁路大规模建设中,信号微机联锁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采用客专CTCS-2和CTCS-3级列控系统的高速铁路线路上,微机联锁工程设计存在一定特殊性,设计过程中也不断遇到新问题。就高速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工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如特殊联锁技术条件的确定、客货共线客运专线出站点灯电路方案设计、计算机机房的设置位置等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方案。

    2010年07期 No.579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整体滑移式脚手架架设高空大跨度钢网架施工技术

    张秀玉;

    搭设整体滑移式脚手架是为解决高空大跨度钢结构网架安装而采用的新型工艺,即利用牵引设备将组装好的整体脚手架操作平台沿轨道滑移至钢结构网架拼装位置,从建筑物纵向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分段安装钢网架,直至网架拼装完毕。此方法解决了大量钢结构网架吊装安装难题,节约了施工场地,其交叉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2010年07期 No.57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