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勇;王树强;李本;
介绍函谷关、盘东两座砂质黄土隧道分别采用三台阶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情况,对3种施工工况下监控量测结果的分析,总结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3种工况下变形特征。
2007年S1期 No.54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唐斌;雷向锋;刘旭全;窦忠孝;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秦东隧道施工实例,介绍该隧道出口浅埋段采用CRD法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各个工序的机械、人员配备情况。并介绍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如何对原设计工法进行局部优化采取的措施,以及加快施工进度的具体做法。
2007年S1期 No.54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项志敏;苟彪;高洪涛;
针对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施工的特点,通过对3座隧道的开挖支护施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采用加强超前支护,增加锚杆长度、数量,缩小钢架间距等手段,减少开挖爆破次数,优化施工方法,取得成功的经验。
2007年S1期 No.54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燕成贵;武勤民;
五尖大山隧道是武广客运专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其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岩层软硬不均,遇水易溶化,存在浅埋、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极易引起隧道坍塌。针对隧道进、出口断层处理,斜井涌水处理,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顺利通过塌方段,并提出预防塌方措施。
2007年S1期 No.54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州;丁维利;王庆林;赵永明;初厚永;苏杰;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高桥隧道下穿南同蒲铁路段为砂质黄土(Q3),埋深仅12.89m。通过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探讨,论述下穿段的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洞内外拱顶和地表沉降变形观测规律、安全预案及管理,并对下穿段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和建议。
2007年S1期 No.54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党辉;刘旭全;马海民;雷向锋;晁平安;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斜井和大跨黄土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选择,并就斜井向正洞施工方法的转化、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取得理想的效果,对类似工程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007年S1期 No.542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志敏;苟彪;罗田郎;袁仁爱;郭跃;雷稳宪;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的施工,就铣挖法这一非爆破开挖方法在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虽然在国外隧道施工中经验丰富,但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中尚属首次。为研究该方法在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的适应性,通过不同工况组合条件下现场工艺性试验,优化施工机械设备配套选型、施工工艺,并从技术经济层面上进行分析,与钻爆法进行比较,为铣挖法在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尝试。
2007年S1期 No.54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高军;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km/h,为了满足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减少通车后的维修,隧道防排水成为武广客运专线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根据隧道特点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防排水设计,把防排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隧道光面爆破质量,提高初期支护质量,以及防水板、止水带施工的注意事项等关键工序要点的论述,解决防排水施工过程中一些难题,对武广全线的防排水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7年S1期 No.54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霍玉华;郝东周;谢福明;鲍海荣;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张茅隧道进口椭圆帽檐斜切式洞门施工为例,介绍洞门模板的加工,安装以及洞门混凝土施工过程,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2007年S1期 No.54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冯靖;田斌;郭建;
通过武广客运专线软弱围岩浅埋隧道的施工,总结施工方法及施工经验,探讨有关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塌方预防与整治技术。要保证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安全,关键在于:控制开挖进尺,加强超前支护,坚持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同时,应建立塌方应急预案,以保证出现塌方时及时正确的处理。
2007年S1期 No.542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维利;王晓州;朱永全;王庆林;赵永明;
针对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施工产生地表裂缝情况,调查了13座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状态,开展了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地震反射波、地震映像和面波勘探5种方法地表裂缝深度测试,进行了裂缝深度和裂缝面方向坑探实测,提出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分布和深度规律。
2007年S1期 No.542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新东;
为有效控制客运专线隧道基础沉降变形,根据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特点,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凤凰岭隧道设计方案、理论分析以及现场施工情况,阐述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技术。
2007年S1期 No.542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旭全;范恒秀;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工程实例,就该隧道富水地段施工方法进行阐述,着重对开挖和支护方法、控制沉降和防排水施工措施以及在此类地质条件下快速组织施工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详细介绍,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2007年S1期 No.542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杰;黄春峰;
合武铁路客运专线红石岩隧道地处大别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瓦斯燃烧现象,这在国内变质岩隧道施工中还是首次发生,给客运专线瓦斯隧道施工提出了新课题。红石岩隧道施工中注意对区域性地质的研究,分析瓦斯成因和运移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2007年S1期 No.542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伟;杨林浩;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进口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决定选用"一次性导向跟管钻进法"施工大管棚,对前方围岩进行预加固,即成孔和打设支护管一次完成。结合80m长大管棚工程的施工实例,阐述下穿高速公路超前大管棚的施工,介绍"一次性导向跟管钻进法"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2007年S1期 No.54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原郭兵;王庆林;孟飞彪;李本;
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施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护体系繁多,受力复杂。主要介绍CRD法开挖支护以及临时支护拆除的步骤、步长关系及其变形特征,并介绍CRD施工过程中施工要点。
2007年S1期 No.54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喜科;焦国建;张建其;
以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葛岙隧道为例,在对隧道进口粗圆砾土层地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隧道施工中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进行初步预测,介绍采用地表注浆对围岩进行止水、固结,运用超前大管棚及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软弱围岩隧道的方法,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
2007年S1期 No.542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维利;
凤凰岭隧道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试验段唯一一座隧道,也是郑西客运专线第一座开工的隧道工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成了客运专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随着隧道施工的逐步推进,根据隧道的围岩量测结果,结合新奥法施工设计原理,对隧道原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优化后采用二台阶四步开挖法进行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循环长度及封闭时间,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施工进度得到很大提高,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S1期 No.54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旭全;王永玺;雷向锋;石新桥;李本;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工程实例,针对砂质黄土变形特点和大断面黄土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就选择合理的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和量测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所取得的量测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初步掌握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变形规律。
2007年S1期 No.542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朱国伟;
正在建设的石(家庄)太(原)铁路客运专线的某座黄土隧道,因地处太行山边缘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浅埋、富水,施工难度大。主要阐述隧道塌方的经过及处理方案、措施,希望在以后的施工中有所借鉴。
2007年S1期 No.542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正旺;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隧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尤其是隧道洞口段,很多都是浅埋、偏压段,且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好就容易发生塌方、支撑变形及衬砌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甚至对后期运营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结合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第25合同段普安2号隧道右线进口段施工,对浅埋、偏压及残坡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顺利通过该地质段。
2007年S1期 No.542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霍玉华;王晓州;孟飞彪;鲍海荣;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的施工,通过模拟台阶七步开挖法的应力应变过程,以及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阐述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和具体施工要点。运用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黄土隧道施工中诸多技术难题,且能充分利用开挖空间和大型施工机械,干扰少、速度快,是目前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安全、快速的施工方法,值得推广。
2007年S1期 No.542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孟庆明;杨林浩;
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黄土隧道,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地段地质为砂质新黄土,施工过程中控制高速公路路面下沉保证行车安全是施工的难点。主要介绍函谷关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采用超长管棚超前加固地层技术,玻璃纤维锚杆加固工作面技术,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技术,通过优化支护参数,调整CRD法工序,缩短工序步长等措施,利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对洞内外变形数据的分析反馈,顺利地完成隧道穿越连霍高速公路的施工。
2007年S1期 No.542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耿伟;刘成禹;
在管锚与注浆联合支护对松散、破碎等软弱围岩加固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管锚与注浆联合支护的力学模型,通过管锚与注浆联合支护与一般喷锚支护塑性区范围大小的对比分析,揭示管锚与注浆联合支护的机理。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表明:管锚与注浆联合支护对提高松散、破碎软弱围岩完整性、强度,控制围岩变形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是一种特别适宜于松散、破碎软弱围岩洞室支护的方法。此外,还对管锚与注浆联合支护的设计、施工要点、施工加固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2007年S1期 No.542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魏建发;崔宝林;李天铭;
以宜万铁路龙凤坝隧道DK212+380~DK212+500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比选支护方案,确定岩溶隧道浅埋软弱围岩段支护措施及支护参数,从而指导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
2007年S1期 No.542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汶文钊;
新蜀河隧道渔王沟斜井围岩为稳定性很差的炭质片岩,而斜井进入正洞的喇叭口地段,受力情况复杂,在施工中喇叭口支护失稳、支护开裂、支撑严重变形,通过分析渔王沟斜井喇叭口施工的经验教训,探讨不同的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法,为采用斜井施工正洞的隧道的喇叭口施工提供借鉴。
2007年S1期 No.542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国伟;程文斌;张宇宁;
以浅埋暗挖超大跨地铁车站为工程实例,针对其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介绍大断面隧道群洞施工及其控制技术:施工采用的大管棚与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光面控制爆破技术及中洞法开挖方法有效地控制地层变形;结合施工全过程的非线性仿真及施工信息反馈,研究群洞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设计、施工组织及优化控制具有实践意义。
2007年S1期 No.542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雷向锋;王树强;王永玺;刘旭全;石新桥;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如何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2007年S1期 No.542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东周;孟飞彪;谢福明;程红彬;张惠元;
详细介绍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巩义隧道下穿310国道的双层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中的量测监控技术,为今后隧道下穿施工中确保路面"零沉降"积累了一定经验。
2007年S1期 No.542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小宁;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是全线八大一级风险隧道之一。主要论述如何穿越特大填充、半填充型溶腔的施工技术,施工中针对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目前Ⅰ线111m溶腔已经成功穿越,取得一些经验和教训。
2007年S1期 No.542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彪平;刘阳;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横洞挑顶为例,介绍一种新型挑顶施工工艺——垂直挑顶法。该工法适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挑顶施工,特别当正洞施工采用CRD法开挖时,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CRD法开挖。
2007年S1期 No.542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游龙飞;殷怀连;
隧道工程在通过断层破碎带及含水地层等不良地质地段时,采用超前灌浆可有效维护工作面与洞壁围岩的稳定,阻断渗水通道,保证隧道安全施工。通过分析超前灌浆的加固机理,对隧道工程超前灌浆工艺中的浆液选择、预灌浆岩体力学和抗渗性能以及灌浆设计参数等问题进行探讨。
2007年S1期 No.542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民庆;黄鸿健;苗德海;田四明;
高坪2号隧道是宜万线上一座双线隧道,隧道施工至DK140+451时,工作面右侧揭示岩溶充填物,地表出现沉降、开裂,经监理单位组织三方会商,采取Ⅴ线围岩常规施工方法。在随后施工中,岩溶充填物坍塌,地表出现陷坑。经对各种方案比选,采取清除坍体、护拱、回填等措施进行坍方处理。针对隧道基底岩溶,经补勘后,采取桩基承台方案进行处理。
2007年S1期 No.542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向学刚;
在山岭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缝成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裂缝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对提高混凝土衬砌施工水平以及二次衬砌的缺陷的处理有借鉴意义。
2007年S1期 No.542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郑清君;王坤;杜闯东;蔡军锋;
狮子洋隧道是国内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盾构隧道,隧道防水设计等级为一级,且隧道处于氯盐及化学侵蚀环境下,对管片结构自防水要求。结合管片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试配、试生产,依据设计文件中对管片质量的具体要求,采取针对措施,在深入学习和理解现行客运专线规范对混凝土特殊要求基础上,对管片试生产进行了总结,管片成品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S1期 No.542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才高;
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km,为亚洲第一长铁路隧道。该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地质复杂、围岩易发生变形、施工难度大,自开工以来引起各方的关注。我公司参与了30号横通道工区左线484m软弱围岩平导扩挖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该隧道扩挖快速施工配套技术作一介绍。
2007年S1期 No.542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正松;孙铁成;高波;
意大利全断面预加固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系统的全断面机械化开挖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该工法适用于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浅埋隧道控制地面沉降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地下施工,被意大利公路及铁路领域纳入规范并且被广泛采用。欧洲国家的大型项目施工也较多地采用此工法。简要介绍其以控制工作面超前核心围岩变形为手段的主要理念、施工原则及施工方法,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为软弱地层或较差地质力学地层条件修建大断面隧道提供一些建议。
2007年S1期 No.542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申志军;
结合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在复杂环境和软弱围岩条件下新建54座铁路隧道、加固6座既有隧道和1座铁路运营隧道的拆除等工程的特点和难点,介绍隧道建设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的措施以及10座隧道的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07年S1期 No.542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豆世康;赵秋林;黄双林;
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经常需要在地下空间狭小的场地进行加固基础处理,所以要求加固桩径,施工设备较小及适应场地狭窄、净空低矮等特点,由于树根桩能较好地适应上述要求,而且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应用面较广,现对树根桩设计的加固原理及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2007年S1期 No.542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文茂;
新建铁路临河至策克线呼口一号隧道(DK326+150~DK328+780)全长2630m,Ⅴ类围岩占隧道总长的87.5%以上;呼口二号隧道(DK329+740~DK330+350)全长610m,全部是Ⅴ类围岩。围岩地质差,施工时极不稳定,多次出现塌方。根据多年的自身施工经验和借鉴国内外软岩施工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适合软岩施工的方法,同时对软岩施工中预防塌方出现和发生塌方后如何及时处理、整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2007年S1期 No.542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尚寒春;
通过对浙赣线几个隧道坍方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说明在围岩较差的软质岩大跨隧道中防止坍方应注意的问题,及采用加强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选择合理施工方法等常见的坍方处理办法。
2007年S1期 No.542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秋生;荆学亚;
针对某隧道发生的突水突泥,利用新奥法,通过对工作面超前核心岩土及工作面周边一定范围进行超前支护和加固,提高软弱围岩的自承能力,并在工作面进行超前钻探并安装排水管排水,使工作面前方核心土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滑坍。
2007年S1期 No.542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长斌;谢思东;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时常因涌水、突水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可能造成坍方、泥石流等灾害,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快速、有效地采用止浆墙、注浆等手段进行止水作业,对开挖轮廓以外的围岩进行加固、封堵,以达到止水目的,确保施工安全,介绍明月山隧道涌水或突水段的相关施工技术。
2007年S1期 No.542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宏涛;吴耀华;
针对碓臼石隧道围岩软弱、地质条件差等情况,采用长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塌方处理,阐述形成一种塌方处理的工法。
2007年S1期 No.542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oh K.S.James;Jenkins Paul;黄育君;郎剑;
中国台湾高速铁路新竹二高隧道以覆土深度9~12m穿越台湾北部第二高速公路。为了考虑高速公路下方隧道穿越施工时的行车安全,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控隧道施工产生之顶部路面沉降与隧道侧墙土层之变位。监测系统采用捷仪工程科技公司GeoAuto自动化实时监测软件系统,该系统分前端、中端、后端三部分。前端部分在隧道顶部沿隧道方向安装有自动量测水平倾斜计、在隧道两侧各安装有自动量测垂直倾斜计与伸张仪,另沿高速公路方向安装3排路面沉降点以全站仪自动监测,前述各类仪器皆连接至资料集录器;中端部分为ADSL、直接联机与无线传输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后端部分为GeoAuto自动监测软件系统,所有路面沉降、土层变位等现场数据,皆由前端仪器量测、经中端传输,最后将所有现场有关沉降、变位等数据,皆显现于后端电脑显示器上。在自动监测系统配合下,有效协助浅埋隧道凿进,顺利完成隧道施工。
2007年S1期 No.542 194-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杨斌;
针对渝怀铁路人和场隧道斜井工区工期紧的特点,通过对运输方案的优化,使之更加合理,达到安全、快速、有序施工之目的,为保证工期、降低成本、确保安全起到关键的作用。
2007年S1期 No.542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占勇;
系统介绍温福铁路客运专线分水关隧道进口段下穿104国道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包括隧道在进洞前进行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时洞顶国道路面出现下沉及位移的情况、进洞前洞口接长套拱及回填反压加固措施、104国道路基防护及加固措施、进洞后洞口段开挖地表下沉的控制措施、监控量测措施以及施工中公路路面产生下沉后的对策及取得的效果。
2007年S1期 No.542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勤银;
苗家坪1号隧道进口段地质比较复杂,是太中银铁路工程的重点项目。重点介绍太中银铁路SJSI标段项目部,在该隧道存在典型湿陷性黄土、隧道偏压、人工填土、人工洞穴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数据和黄土工程地质特点,采用加强工序措施和扇形钢架支撑预案,有效防止隧道偏压;采用加密钢架回填片石混凝土技术措施,处理隧道内的人工洞穴;采用先进行仰拱封闭、后进行挤密桩或混凝土桩施工技术,对隧道基底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实施验证,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可行。
2007年S1期 No.542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