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964346
日访问量:49

  •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三维有限元建模

    徐庆元;王平;屈晓晖;

    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高,三维有限元分析近年来在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桥梁三维有限元建模仍比较困难,这大大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用AutoCAD VBA结合An-sys APDL二次开发语言,编制相应程序,根据桥梁及墩台的二维断面图,自动生成桥梁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大大降低了桥梁三维建模的难度,提高建模的效率及准确性。该项技术在秦沈客运专线桥上无缝线路桥梁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纵向附加力计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1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张战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目前旧路改造中常用的措施,根据不同形式的反射裂缝产生机理,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参照工程实例介绍防止反射裂缝的处理方法,提出综合整治的想法。

    2006年10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北同蒲恒山余脉越岭选线

    苏勇;

    北同蒲新建铁路工程经恒山余脉越岭,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通过区域地形研究、区域地质勘察,在初步选定越岭范围内,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几个不同越岭位置的方案进行分析比选。

    2006年10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乌鞘岭隧道弹性整体道床施工技术

    王占龙;

    时速200 km标准的弹性整体道床施工国内首次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左线使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其施工工艺以及精度的控制情况。

    2006年10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建单线开行万吨方案研究

    栾绍琨;

    新建单线开行万吨列车的运输模式在我国尚属首次,结合巴准铁路运输方案的选择,对单线开行万吨列车从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及要求、能力适应情况、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在适应6 000~6 600万t运量范围内,单线开行万吨列车在提高输送能力、节省工程投资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对其他新线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06年10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深港客运专线越珠江方案研究

    潘国强;

    对广深港客运专线跨越珠江工程,根据相关边界条件,在选出最佳桥梁桥址方案和最佳隧道隧址方案的基础上,对最佳桥梁桥址方案和最佳隧道隧址方案进行多方面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2006年10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筋膨胀土挡墙蠕变试验的特性研究与分析

    杨立伟;杨果林;

    在加筋膨胀土挡土结构中,土和筋材的蠕变特性对结构的侧向变形和沉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加筋膨胀土挡土模型试验,重复加载,得出侧向变形、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加筋膨胀土的蠕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006年10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方案研究的几点体会

    牛凤鸣;李桂芳;

    结合地区的规划及土地性质,对京津城际轨道线路沿京津塘高速和沿规划京津第二高速公路通道方案进行论述,同时结合本工程的选线思路总结几点体会,以便为其他城际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2006年10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信息

    2006年10期 22+7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李强;苏木标;吴银利;张小明;

    阐述先简支后连续的桥梁施工技术,并以陕西省禹阎高速公路芝川河特大桥为例,详细介绍从T梁架设到体系转换的整个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很多简便易行的工艺,大大提高效率和施工质量,也节省投资。

    2006年10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列车制动力和加速力与梁轨间的相互作用

    盛其平;

    介绍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在考虑高速铁路的高速与安全、舒适方面,对由于制动力和加速力在桥梁梁轨相互作用产生的附加力的计算方法。

    2006年10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河床基岩裸露条件下桥梁基础施工

    周晗;

    针对河床基岩裸露条件下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提出“先堰后桩”,即先下围堰,后施工桩基的施工方法,避免在基岩裸露河床上打设水中钻孔平台的困难。围堰既是承台施工的围水结构,又作为桩基施工的平台。由于基础埋深较大,围堰下沉前,先进行水下爆破清基,利于围堰下沉、定位。

    2006年10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庆碚东嘉陵江大桥0号块施工关键技术

    胡安沁;

    嘉陵江大桥为单箱单室、三向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主跨长230 m,底宽11 m;0号块体积大,钢筋和预应力筋密集,结构受力复杂。对0号块施工的支撑体系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2006年10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藏铁路开心岭1号特大桥基础施工技术

    闵拥军;

    青藏铁路开心岭1号特大桥位于多年冻土湿地处,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环境保护三大技术难题在这座桥上得以集中地体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多项针对性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主要介绍其基础施工技术。

    2006年10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桁下弦杆的结合技术研究——钢混预应力桁梁的关键构造

    饶少臣;

    采用混凝土桥面板是传统钢桁梁用于高速铁路的重要前提,“钢混预应力桁梁”提出钢桁结合梁的新思路,但其主要优势有赖于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桁下弦杆的有机结合、共同受力,通过对该结构形式的关键构造技术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初步论证构造措施的有效性,能使桥面板成为承载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该结构的主要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即对钢桁梁的稳定、刚度、疲劳、行车等问题的改良,以及混凝土有效参与结构受力对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的提高。另外,运用此钢混结合新方法,提出几种结合梁桥的构造设计新思路。

    2006年10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岩溶地区桥梁基础设计

    郑永红;

    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设计是经常遇到且又难以处理的一种特殊情况。结合华南某快速路工程岩溶地区的桥梁基础设计,简要介绍岩溶地区桥梁基础设计方法。

    2006年10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举水河特大桥钻孔桩基小应变检测分析及施工对策

    周亚宇;

    钻孔桩基础是铁路桥梁建设中最普遍的基础形式,桩基施工的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钻孔桩质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小应变法。分析混凝土桩小应变法质量评定的相关问题,对合武铁路举水河特大桥9号墩桩基础的实测曲线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对策。

    2006年10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东济阳黄河特大桥设计分析

    康炜;

    结合山东济阳黄河特大桥的设计,从桥型及孔跨的对比分析,说明多塔部分斜拉桥桥型在本桥位的适宜性;介绍本桥的设计特点,对该桥的重点部位的设计过程逐一进行详尽分析。

    2006年10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洋河特大桥水中基础施工

    祝西文;曹和平;

    介绍大洋河特大桥水中基础施工。采用单、双壁相结合的钢围堰施工水中承台,采用钢管桩基础、“六四”式军用梁栈桥和水上工作平台,有效地抵抗了涌潮、流冰的袭击。

    2006年10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南京长江三桥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

    王孝平;

    介绍南京长江三桥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着重介绍真空辅助压浆施工工艺中,有利于孔道压浆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措施。

    2006年10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跨混凝土连续箱梁支架预制横向顶推架设技术

    杨旭初;

    介绍贵阳市艺校铁路立交桥85.2 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支架预制横向顶推架设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方案保证既有铁路不中断行车,达到施工期短,质量高,效益好的效果。

    2006年10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跨座式关节型道岔梁静力分析及制造工艺性研究

    牛均宽;

    应用ANSYS软件建立跨座式关节型道岔梁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道岔梁在单轨电动车组经过时的载荷工况分析,计算道岔梁的应力和应变。计算结果表明,道岔梁在机械性能指标方面符合要求,为跨座式单轨列车调试试验和道岔结构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其制造工艺性进行较为实际、深入的研究。

    2006年10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应力传递时的反挠度计算与应用

    沈贤祥;

    根据“荷载平衡”的概念,把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应力筋简化为作用于混凝土梁体上的荷载,由静力平衡分析给出“平衡荷载”和梁在应力传递阶段的“反挠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测验证,揭示反挠度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2006年10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桩基托换施工中桥梁变形的监测与控制

    董志;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老街至大剧院区间广深铁路高架桥的桩基托换工程,介绍桩基托换施工中既有桥梁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保证在不中断运营情况下被托换铁路桥墩的几何状态及应力稳定,确保行车安全。

    2006年10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卧龙湖大桥V形箱梁索栓支架施工技术

    吴春朝;

    卧龙湖大桥0号块现浇长度为20 m,其独特的V形斜肢与顶部箱梁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夹角为120°,施工难度大。索栓支架作为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主要是以钢桁架结构为曲梁、以索栓为支点的索栓支架结构形式,详细介绍卧龙湖大桥V形箱梁索栓支架施工技术。

    2006年10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车道连拱隧道施工引起围岩位移变化的数值模拟

    邓永双;

    为研究三导洞施工对大跨度3车道连拱隧道围岩位移的影响,对某高速公路3车道连拱隧道施工进行实态建模,采用可以准确模拟岩土材料塑性屈服流动的有限差分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弹塑性数值模拟,得出大跨度3车道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周围地层位移的发展规律。

    2006年10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浅埋暗挖连拱隧道地面和管线沉降控制的分析

    马福东;

    暗挖隧道施工导致土层的扰动和地层应力的释放,从而引起地层的沉降变形。运用Peck经验公式对土层沉降进行分析,经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进行比较,最后与工程实例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介绍一种进行地面和管线沉降预测的方法,以及在连拱(大跨度)隧道施工中控制管线(特别是雨、污水重力流管线)沉降的施工措施。

    2006年10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大管棚施工技术在大断面洞室工程中的应用

    刘宏伟;

    介绍某水利枢纽导流洞采用超前管棚技术通过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水工导流隧洞洞室断面大,在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地质情况复杂,通过管棚超前支护,并辅以合理的开挖方案,顺利通过该断层带。

    2006年10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隧道施工用防水卷材及其搭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魏厚刚;

    以隧道等工程施工中所用的防水卷材(防水板)为例,介绍防水板选择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与预防措施,对提高和预防工程防渗漏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6年10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紧邻建筑物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吕波;

    北京地铁光华路车站西北风道为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采用CRD工法施工。由于紧邻地面建筑物,为保证建筑物和施工安全,采取分部开挖、增设临时仰拱的同时,辅以隔离桩和小导管注浆加固的方法,施工中实行全过程的监控量测。对该工点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2006年10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型基坑围护结构组合与匹配应用的探讨

    范文兴;

    介绍南京市九华山隧道的基坑围护施工技术。该隧道位于龙蟠中路地段的基坑较复杂,主要表现在地质情况多变、地下管线密集、紧邻周围建(构)筑物。该工程针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特点,对不同地段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深搅桩、旋喷桩、喷锚护坡深基坑支护方式;同时,采用压密注浆、桩背后双液注浆止水帷幕、深井降水等多种辅助技术措施,确保深基坑施工顺利完成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2006年10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夹活岩隧道通风方案计算分析

    冯跃龙;

    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制约因素之一的隧道营运通风问题,以沪蓉国道主干线上夹活岩隧道(5 228 m)的通风方案为对象,开展全射流风机通风模式、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模式等的研究和计算分析,并指导该隧道通风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其相关的通风设计。

    2006年10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横坑隧道涌水预测及其岩体力学分析

    吴文平;曹跃华;郭雅芳;

    以横坑隧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洞口段Ⅲ类围岩高压富水带区域的涌水预测方法,并提出如何处理涌水的施工方案。从力学的角度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和断裂力学理论,具体分析涌水段岩石的破坏机理,由此确定涌水时岩石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对实际工程中涌水预测,水压的确定以及涌水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2006年10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控小型气压焊轨机在焊轨工程中的应用

    邵福刚;

    分析现有移动式钢轨气压焊接设备存在的问题,介绍西南交通大学“数字化移动式钢轨气压焊接设备”在青藏铁路无缝线路试验段焊接长钢轨的情况,证明移动式气压焊接设备经过新技术改造后,仍是我国现场钢轨焊接的主要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006年10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速分技术在中水处理中的应用

    郭治东;王三反;葛敬;阴俊霞;

    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中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正在被大量的推广应用。鉴于中水本身的特性,中水处理应选用以生化为主的处理工艺。介绍起源于日本的速分球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工艺流程简单,降解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无污泥排放,管理方便,非常适合用于中水回用处理。

    2006年10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等九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

    2006年10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