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钟伦;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筋土挡墙拉筋应具有的技术特性,进而将国内已建成的200余处加筋土挡墙的拉筋使用材料以及简单的施工工艺作了综述;并结合工程实践对拉筋的特性和优缺点作了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了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应较广泛使用的拉筋用材,以供设计中参考应用。文章最后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对拉筋的用材作了展望。
1989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时钟伦;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筋土挡墙拉筋应具有的技术特性,进而将国内已建成的200余处加筋土挡墙的拉筋使用材料以及简单的施工工艺作了综述;并结合工程实践对拉筋的特性和优缺点作了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了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应较广泛使用的拉筋用材,以供设计中参考应用。文章最后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对拉筋的用材作了展望。
1989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传基;张秀伟;
通过对攀钢生产的50-U71Mn重轨(罐号为P8513220)淬火后,在调直中轨头出现水平(分层)裂纹进行的理化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钢轨头部碳,锰化学成分偏析、淬火后轨头次表面层出现夹心的白亮条带——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淬火马氏体组织应力导致轨头水平(分层)裂纹。对此建议工厂在物资和工艺管理方面要逐步正规化,同时建议重轨的标准成分范围(GB2585—81)如果用于全长淬火的钢轨应缩小范围,似应含碳量0.68~0.75%,含锰量1.10~1.40%为宜。
1989年03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传基;张秀伟;
通过对攀钢生产的50-U71Mn重轨(罐号为P8513220)淬火后,在调直中轨头出现水平(分层)裂纹进行的理化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钢轨头部碳,锰化学成分偏析、淬火后轨头次表面层出现夹心的白亮条带——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淬火马氏体组织应力导致轨头水平(分层)裂纹。对此建议工厂在物资和工艺管理方面要逐步正规化,同时建议重轨的标准成分范围(GB2585—81)如果用于全长淬火的钢轨应缩小范围,似应含碳量0.68~0.75%,含锰量1.10~1.40%为宜。
1989年03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庆华;宰建勋;
本文介绍了在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用高压旋喷桩作新建房屋桩基的设计、施工,以及高压旋喷桩与承台连接的钢筋笼的设计、制造与插入方法。本文按下列部分进行叙述:地质状况;高压旋喷桩设计与计算;旋喷桩施工;观察。
1989年03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庆华;宰建勋;
本文介绍了在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用高压旋喷桩作新建房屋桩基的设计、施工,以及高压旋喷桩与承台连接的钢筋笼的设计、制造与插入方法。本文按下列部分进行叙述:地质状况;高压旋喷桩设计与计算;旋喷桩施工;观察。
1989年03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龚勋;乔健;张兰;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求得比现行设计方法更好、更快、更精确、更规范的系列设计和制作过程。近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和外围设备的改进,计算机绘图学及软件工程的发展,使得CAD技术由绘图为主转向绘图与工程计算相结合的方向,并向交互式绘图、工程工作站连同、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发展。我国在机械制造、飞机、汽车、船舶、服装等领域的辅助设计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由于结构计算、分析手段的不断加强,使得CAD技术将逐渐成为大、新型结构设计的有力工具。为了加速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毫无疑问,CAD技术将渗透于铁路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为此,本文就目前我国铁路桥梁设计发展状况,简要介绍铁路桥梁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
1989年03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龚勋;乔健;张兰;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求得比现行设计方法更好、更快、更精确、更规范的系列设计和制作过程。近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和外围设备的改进,计算机绘图学及软件工程的发展,使得CAD技术由绘图为主转向绘图与工程计算相结合的方向,并向交互式绘图、工程工作站连同、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发展。我国在机械制造、飞机、汽车、船舶、服装等领域的辅助设计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由于结构计算、分析手段的不断加强,使得CAD技术将逐渐成为大、新型结构设计的有力工具。为了加速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毫无疑问,CAD技术将渗透于铁路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为此,本文就目前我国铁路桥梁设计发展状况,简要介绍铁路桥梁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
1989年03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桂云;
本文介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设计。主要尺寸与75型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保持“三不动”。尖轨采用60AT轨制造,长度为6450mm,尖轨平面为直线型,跟端为活接头结构;导曲线部分采用分开式扣板扣件;辙叉为直线型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下设有小垫板。
1989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桂云;
本文介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的设计。主要尺寸与75型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保持“三不动”。尖轨采用60AT轨制造,长度为6450mm,尖轨平面为直线型,跟端为活接头结构;导曲线部分采用分开式扣板扣件;辙叉为直线型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下设有小垫板。
1989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宠仁;刘美茹;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桩基变位和桩顶内力,在数学上应用了矩阵运算手段,既简化了表达式,又便于使用微机。今结合算例介绍这种方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1989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宠仁;刘美茹;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桩基变位和桩顶内力,在数学上应用了矩阵运算手段,既简化了表达式,又便于使用微机。今结合算例介绍这种方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1989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成;陈晔;
本文总结了30m转车盘的技术设计,提出了设计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给出了大梁连接板的应力。
1989年03期 27-2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成;陈晔;
本文总结了30m转车盘的技术设计,提出了设计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给出了大梁连接板的应力。
1989年03期 27-2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柏春;
本文介绍了20t/24h制冰工艺简况,其中主要内容有:制冰工程的概况、设备选型、参数要求、机房布置、系统布置、工艺流程、制冰、贮冰、电气控制、给水和排水等。
1989年03期 29-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柏春;
本文介绍了20t/24h制冰工艺简况,其中主要内容有:制冰工程的概况、设备选型、参数要求、机房布置、系统布置、工艺流程、制冰、贮冰、电气控制、给水和排水等。
1989年03期 29-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永康;
当取消逆止阀后,对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以便事先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给水和经济适用。根据对取消逆止阀后,各类水泵站的若干实测调查资料进行具体研究分析,证明取消逆止阀能基本消除停泵水锤。只要措施得当,水泵反转时不会影响泵体、电机和扬水管道的安全,还可以不受“扬水管道压力小于0.2MPa”的限制。综合有关调查资料和若干实例证明取消逆止阀是切实可行的。
1989年03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永康;
当取消逆止阀后,对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以便事先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给水和经济适用。根据对取消逆止阀后,各类水泵站的若干实测调查资料进行具体研究分析,证明取消逆止阀能基本消除停泵水锤。只要措施得当,水泵反转时不会影响泵体、电机和扬水管道的安全,还可以不受“扬水管道压力小于0.2MPa”的限制。综合有关调查资料和若干实例证明取消逆止阀是切实可行的。
1989年03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学红;
本文简明阐述了内燃机车冷却水制备间的制水工艺、制水设备及制备间规模;冷却水的回收及排放。指出制水工艺以采用“电渗析与阳离子交换联合处理法”为最佳,对全路内燃机车冷却水制备间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求达到严格制水,实行全过程的制水用水管理,真正起到保证机车运营状态及寿命的作用。
1989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学红;
本文简明阐述了内燃机车冷却水制备间的制水工艺、制水设备及制备间规模;冷却水的回收及排放。指出制水工艺以采用“电渗析与阳离子交换联合处理法”为最佳,对全路内燃机车冷却水制备间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求达到严格制水,实行全过程的制水用水管理,真正起到保证机车运营状态及寿命的作用。
1989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光文;
本文阐述了运用段需要配置的线路、设备、中检房屋及辅助房屋等内容。
1989年03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光文;
本文阐述了运用段需要配置的线路、设备、中检房屋及辅助房屋等内容。
1989年03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min Ghali;徐继源;
本文系统列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使用的公式,介绍在t_o、t时,用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加强截面的应变、应力的分析步骤,以例题来论证所建议的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在计算中不需要根据经验或有关规定对预应力损失预先加以分析。本方法可用于任何规范所规定的挠度和裂缝宽度来校核可靠性要求。——译者
1989年03期 41-4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min Ghali;徐继源;
本文系统列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使用的公式,介绍在t_o、t时,用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加强截面的应变、应力的分析步骤,以例题来论证所建议的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在计算中不需要根据经验或有关规定对预应力损失预先加以分析。本方法可用于任何规范所规定的挠度和裂缝宽度来校核可靠性要求。——译者
1989年03期 41-4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春;
该桥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吊桥,本文介绍其概况。——译者
1989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春;
该桥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吊桥,本文介绍其概况。——译者
1989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惠君;
<正> 自1950年至1985年《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制修订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1950年11月11日铁道部以央设字139号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建筑规范》(草案),并于1952年5月2日以铁设计(52)-37号文发布《蒸汽机车单线铁路设计规程》(草案)至1956年6月29日铁办设滕(56)252号文发布《标准轨距新建铁路设计技术规范》止。这个阶段规范特点首先是从无到有,基本形成我国统一的铁路设计标准,其次是单一的、简单的,基本是沿用苏联的有关规范标准。例如①只侧重制定了新建铁路设计规范,至于既有线改建的设计规范标准另外单独规定;②一些主要设计参数、标准、数据只是搬用或引用经验数值,未有实验资料和理论根据,因而也谈不到采用新技术和装备问题;③未明确划分设计年度。
1989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惠君;
<正> 自1950年至1985年《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制修订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1950年11月11日铁道部以央设字139号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建筑规范》(草案),并于1952年5月2日以铁设计(52)-37号文发布《蒸汽机车单线铁路设计规程》(草案)至1956年6月29日铁办设滕(56)252号文发布《标准轨距新建铁路设计技术规范》止。这个阶段规范特点首先是从无到有,基本形成我国统一的铁路设计标准,其次是单一的、简单的,基本是沿用苏联的有关规范标准。例如①只侧重制定了新建铁路设计规范,至于既有线改建的设计规范标准另外单独规定;②一些主要设计参数、标准、数据只是搬用或引用经验数值,未有实验资料和理论根据,因而也谈不到采用新技术和装备问题;③未明确划分设计年度。
1989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雨贵;
<正> 根据“铁基[1986]1316号”文件制定的《特殊土地区路基设计规范》由铁一院负责主编,初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于1988年12月1日~10日在武昌铁四院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第一、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规范归口单位铁专院,到会代表共计24人。会上,与会代表首先对原则性的问题予以明确:①该规范的层次在规范体系中为专用标准。②建议该规范定名为《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范》,对编写模式取得一致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编写要求。③对编写内容的深广度统一了认识和看法。
1989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效良;
<正> 国家标准《铁路工程设计基本规范》和《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初稿讨论会于1989年1月9~14日在京召开。会议由这两本国标的主编单位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铁路内外16个单位的代表及编写单位的起草人员。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焦占拴副处长和铁道部基建总局刘统畏副处长到会指导工作。共计到会19个单位85人。会议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跨专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协调,提出了初稿审查意见,供编制送审稿时考虑。
1989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雨贵;
<正> 根据“铁基[1986]1316号”文件制定的《特殊土地区路基设计规范》由铁一院负责主编,初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于1988年12月1日~10日在武昌铁四院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第一、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规范归口单位铁专院,到会代表共计24人。会上,与会代表首先对原则性的问题予以明确:①该规范的层次在规范体系中为专用标准。②建议该规范定名为《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规范》,对编写模式取得一致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编写要求。③对编写内容的深广度统一了认识和看法。
1989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效良;
<正> 国家标准《铁路工程设计基本规范》和《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初稿讨论会于1989年1月9~14日在京召开。会议由这两本国标的主编单位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铁路内外16个单位的代表及编写单位的起草人员。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焦占拴副处长和铁道部基建总局刘统畏副处长到会指导工作。共计到会19个单位85人。会议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跨专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协调,提出了初稿审查意见,供编制送审稿时考虑。
1989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