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某线××段,横贯西南山区,峰峦起伏,沟深急流,多数地段桥隧相连,出现不少高桥工程。仅××段40米以上高桥就有40座(其中一座大桥高达78米),在整个下部建筑(隧道、桥梁、涵渠、路基),墩台圬工占圬工总数的25%。尤其是高桥,若采用实体高墩,圬工量大,消费三材、运量、劳力较多,施工困难,往往控制工期。尤其在施工任务重、时间紧的新形势下,材料、运输、劳动力与工期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如何节省墩台圬工的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战斗在某线的广大革命职工,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
1972年08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一、概述曲线上桥梁布置采用偏角法计算,既方便施工又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还能在计算中闭合,便于校核。故目前在设计与施工中普遍采用此种方法。但在应用此方法时,还存在一些缺点,即在计算交点距L时,与偏角α互为因果,互相牵连,在计算偏角α时与交点距L有关,计算L时又与α有关,需要有一个试算过程,如先假设梁缝值F,估算交点距L,再算得其偏角α,然后根据计算结果α,核算梁缝值F,并与假设的梁缝值比较,修正梁缝值,重新计算交点距L和偏角α,反复试算,虽然一般只需要反复试算一次,但仍然费时较多。采用一次计算方法,就可以使假设的梁缝值与
1972年08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嘉荣;
<正> 一、使用概况目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在一般民用房屋中,跨度从2.8~4.0米用得比较普遍。我队不仅楼板用预应力空心板,而且屋面板也用。屋面处理一般在空心板上现浇一层4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作为刚性屋面(配置φ4@200钢丝网,混凝土采用200级)。在浇灌时,混凝土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即设一道伸缩缝,缝内下面2厘米抹1:2水泥砂浆,其上填塞马牌油膏(这种油膏冬天不裂,夏天不软)。采用这种屋面,构造简单,维修保养方便,颇受维修单位欢迎。所以我们在住宅、宿舍、学校等民用建筑,用得比较多。另外一种做法是在空心板上抹2厘米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铺1~2层玻璃纤维毡,涂刷乳化沥青,胶结成防
1972年08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通过我们学习其它兄弟局的软水工作经验,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在兰州铁道学院及第一设计院有关专业人员的协同配合下,针对目前离子交换软水设备移动床及流动床的各自特点,我们试验了“压力式同向流动床”离子交换软水工艺流
1972年08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沛溪;
<正> 一、概述随着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铺设无糙线路的新技术也正在不断推广。几年来,无缝线路在R=600米曲线和直线上铺设较多,但如何在山区小半径曲线铺设无缝线路,尚无成熟经验。我局于1968年在某线××——××区间,连续三处R=400米小半径曲线上,成功地铺设了1.9公里无缝线路。现将试铺情况介绍如下。根据“铁路工务规则”第98条有关无缝线路铺设条件规定:“曲线牛径不应小于600米”。而某线小半径曲线比较多,仅北段R=400米以及R<400米的曲线就有100余处;
1972年08期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西北及沿海一带,有很多城市和工矿企业往往要在潮相沉积或海相沉积的地层中以管井取用深层地下水。这些地层的含水层多系细砂或粉砂所组成。在细、粉砂地层中所建的管井,往往由于设计和安装不当,致使含水层中的细、粉砂不断涌入井内,有的管井投产时间不长,就因砂粒堵塞过滤器,而无法继续取水,有的管井则由于涌砂过多而造成井管歪斜,泵轴磨损,基础沉陷,房屋坍塌而报废。据初步调查,××线六个铁路给水站,在
1972年08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黄土隧道工程地质分类黄土分类的方法,主要有按成因和按地质历史时代两种。按成因分为风成、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等。有的人将风成的称为原生黄土,而其它成因的称为次生黄土。在1956年命名中第四纪(Q_Ⅱ)的黄土为老黄土,新第四纪(Q_Ⅲ)黄土为新黄土。后来又给新黄土和老黄土作了补充修正:将第四纪下更新世以前的黄土称为老黄土Ⅰ(Q_Ⅰ),中更新世的黄土为老黄土Ⅱ(Q_Ⅱ),上更新世的黄土称为新黄土I(Q_Ⅲ),现代全新世的黄土为新黄土Ⅱ(Q_Ⅳ)。按成因分类反映了黄土的形成环境条件和一定的岩性(层理性和可溶盐含量等);按地质历史时代分类,反映了黄土形成的先后和一定的岩性(坚实和松软等),这两种分类,相辅相
1972年08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智甲;
<正> 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隧道的开挖工作量也将是大量的,如何在测量仪器简陋的情况下,保证隧道开挖时达到贯通精度要求,是应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没有搞隧道三角网测量所必须的大型光学经纬仪和基线丈量的铟钢尺。因为这二样东西过去一直依靠进口,所以有这种设备的单位为数不多。如何采用我们国产的J_2型光学经纬仪和哈尔滨,扬州等地出产的普通钢卷尺来作铁路隧道的控制测量,而且隧道测量规范规定之洞内、外导线测量的误差,对于贯通面的影响采用等影响,是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也值得商讨。
1972年08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四专题项目的一些主要改革铁路局联合召开的“增建复线、改建桥涵的施工”,“桥台排水”,“椎体边坡及铺砌问题”,“桥面及检查设备标准”四个专题项目协作会,已经结束。会议对该四专题项目提出了一些主要改革: 1.椎体边坡坡度定为包括埋式桥台在内除按特殊设计,一般应为:在路屑边缘下的第一个6公尺高度内不陡于1:1;6公尺~12公尺为1:1.25;12公尺以上为1:1.5。为了施工方便,也可采用按上述坡度放线,连接上、下二点,一坡到底的边缘。
1972年08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过去隧道衬砌设计全部套用定型图,根据f值来选定衬砌尺寸,往往偏于保守。而当前隧道施工中,常遇到人力、物力、材料供应不足等矛盾,这样就提出一个课题,能否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对隧道衬砌尺寸给予区别对待,即在保证衬砌结构稳定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减薄衬砌或少做衬砌,铁二院一总队贵定直属组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一、具体意见 1.在石灰岩地层,石质属中厚层,无杂质,无溶蚀现象,干燥无水,岩层倾角在30度~45度左右者,可以取消衬砌。 2.在石灰岩地层,石质良好,基本干燥,无溶蚀现象,倾角非水平层理,也不是垂
1972年08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1972年08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根据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公路设计所《公设生便(72)第7号寄送“公路桥涵工程设计图纸”清理鉴定目录》,现将“使用图”摘登如下。所谓“使用图”,按该函说明:系指技术指标符合原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技术上比较成熟,材料用料上比较经济者。
1972年08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各省、市、自治区机械局(重工业局、农机局、仪表局),本部各设计院、处: 我部第一设计院设计的6米、12米后张自锚鱼腹式吊车梁(图集GB=106,GB=110,GB=113),在全国各地已广泛使用。最近我部第八设计院西安分院及第一设计院对十几个建设单位使用该吊车梁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普遍发现在梁端部支承处(预埋钢板的端头)有垂直裂缝,有的还比较严重,最大宽度达半毫米,长度几乎裂通。这种裂缝对吊车梁的使用,有一定影响,其危害程度如何,还要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试验研究。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发生事故,希各设计和使用单位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972年08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