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895622

线路/路基

  • 悬挂式单轨纵断面设计标准取值研究

    余浩伟;谢毅;

    纵断面设计参数与工程规模、运输效率、建设成本、运营安全等密切相关,是选线设计的重要控制参数。以车辆性能为前提,从满足乘客舒适度角度对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大坡度、坡段长度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建议最大坡度不大于60‰,对于确因工程需要使用更大坡度的,应根据车辆厂家提供的具体技术参数进行研究计算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合理确定坡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结合车辆牵引制动特性曲线进行专题研究。悬挂式单轨的车体悬挂在轨道梁下方,重心较高,乘客对于竖向离心加速度的主观感受更加明显,应严格控制允许的竖向离心加速度,建议一般情况下取0.1 m/s~2、困难情况下取0.2 m/s~2。当设计速度为80 km/h时,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半径不小于5 000 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2 500 m;坡段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小于340 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90 m。

    2020年08期 v.64;No.70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西安机场线线路穿越文物密集区方案研究

    苏碧成;

    西安机场线项目所处古都西安渭河北岸,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周边分布了秦汉多处国家文物遗址及帝陵墓葬。在线路无法绕避的情况下,研究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如何两者兼顾,协调发展,为在文物密集区建设工程提供经验。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两利方针,从项目规划、线路方案、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以及运营安全等全过程进行文物影响评估与文物保护措施研究。采用低能耗、少污染、大容量、快速、便捷的绿色轨道交通,推荐绕行经秦制陶作坊遗址高架敷设线路方案,在项目设计、实施、运营各阶段采取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顺利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实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统筹协调,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生态化发展。

    2020年08期 v.64;No.70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中低速磁浮低置结构路基基床关键技术研究

    丁兆锋;

    为了确定基床合理的技术参数,完善其技术标准,对时速200 km及以下的中低速磁浮低置结构路基基床关键技术进行理论分析研究,采用布什理论明确动荷载影响深度,采用动变形、临界动应变控制指标明确不同基床填料所需的最小变形模量,据此进一步明确了基床结构、厚度、填料及其压实标准,并与现有技术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论如下:(1)低置结构路基基床厚度可取为1.5 m,按两层结构设计,基床表层厚为0.3 m,基床底层厚为1.2 m;(2)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或A组填料填筑,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地基系数K_(30)不小于150 MPa/m;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A、B组填料地基系数K_(30)不小于130 MPa/m,改良土填料地基系数K_(30)不小于100 MPa/m;(3)本文研究成果与现行应用成果相比,基床结构尺寸、压实标准等进行了合理减小或降低,其设计结果更为合理,也较为经济。

    2020年08期 v.64;No.704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9 ]
  • 基于袋装回归树的高铁车体振动耦合因素分析及建模研究

    徐蔚;彭乐乐;钟倩文;郑树彬;

    高铁车体振动状态是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且影响参数较多,如何利用小样本数据准确获取车体振动参数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结合Pearson和Spearman两种相关性算法,计算高铁车体3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与测量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设定阈值确定耦合因素及训练集,并利用袋装集成算法和回归树算法构建以车体振动加速度为输出的耦合关系模型。为了验证耦合因素分析及模型的有效性,利用GJ-5轨检车测量数据,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所有检测参数训练下的输出结果及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减小了74%情况下模型精度相当。因此耦合关系模型可用于在小样本下快速准确获取车体振动加速度。

    2020年08期 v.64;No.704 15-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 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伤损演化与变形分析

    林士财;

    为研究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的伤损演化规律和变形特性,基于有限单元法及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建立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静力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小波长条件下,底座板在冻胀过程中易在幅值两侧对应第一块轨道板的板端萌生损伤,但随波长的增加,轨道结构塑性损伤得以缓解;(2)路基冻胀-融化-沉降循环作用引起轨道不平顺,其幅值呈增加-减小-反向增加的变化趋势,但波长较小时,反向增加的幅度极小;(3)路基回落过程中,轨道结构存在部分残余变形;(4)底座板与基床表层间的离缝呈张开-闭合-张开的循环性变化规律,离缝宽度随路基变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5)路基变形波长对离缝宽度及纵向分布有极大影响。

    2020年08期 v.64;No.704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3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复合轨枕道床横向阻力试验及优化分析

    井国庆;宋佳宁;强伟乐;付豪;白健;

    复合轨枕设计应用灵活,适应性强,可适用于不同速度、轴重、轨距的线路;维修工作量小和寿命周期成本低;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但由于复合轨枕自身密度及材质原因,其道床横向阻力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复合轨枕的应用。针对复合轨枕提出多种结构优化及细部优化方案,通过道床横向阻力试验,对比研究不同道床断面形式下各型复合轨枕与Ⅲ型混凝土轨枕道床横向阻力。结果表明,原型复合轨枕道床横向阻力为Ⅲ型混凝土轨枕的78%~84%,其随道床断面影响规律与Ⅲ型轨枕一致。A1型结构优化、A2型结构优化、B1型细部优化、B2型细部优化可使横向阻力分别提高至Ⅲ型混凝土轨枕的88%~91%、91%~96%、87%~90%、94%~97%。综合考虑生产、维修、成本等因素,本文推荐采用B2型细部优化。

    2020年08期 v.64;No.704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6 ]
  • 地铁站端平面曲线布置与设计速度关系研究

    周虎利;

    地铁设计规范中对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长度未做详细规定,仅根据车辆与站台门间隙控制计算得出曲线进站处的最小曲线半径,但未考虑曲线超高限速的影响。基于规范中规定的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范围内曲线超高不应大于15 mm,推导出缓和曲线进站长度与曲线超高限速对应关系的公式,并结合行车牵引计算,应用推导的公式进行方案比选研究。在线路平面设计过程中,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首先应满足车辆与站台门间隙的要求,其次应结合缓和曲线进站长度与曲线超高限速对应关系的公式以及行车牵引计算结果,合理配置半径及缓和曲线,尽量降低或避免曲线超高限速的影响。

    2020年08期 v.64;No.70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密度聚类与PCA的点云数据处理技术在高铁轨道检测中的应用

    肖俊;王培俊;李文涛;李保庆;杨杰;

    为解决轨道手工检测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克服二维线激光与轨向不垂直而影响检测精度的不足,利用三维结构光点云技术对高铁轨道表面状态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是三维结构光检测的重要环节,综合运用密度聚类与PCA算法对点云进行快速处理。首先采用三维栅格算法对点云进行采样,减少点云数据量;其次利用密度聚类将点云分成不同的簇类以去除噪声点和离群点,提取出目标点云;最后通过PCA算法计算点云的3个主成分向量,求解变换矩阵变换点云,实现点云初始配准。精确配准后,与标准模型点云对比,即可得出检测结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运行速度快,配准精度较高,有效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2020年08期 v.64;No.70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2 ]
  • 基于不同运输模式的高铁货运技术参数研究

    张超;李奇;贺政纲;

    为了弥补在高铁货运运力、运营成本以及开行条件方面研究的不足,总结我国高铁货运4种不同的运输组织模式——专列模式、确认车模式、共运模式以及共编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载运能力、运营成本构成以及开行条件等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以此得出不同运距下的盈亏平衡载货率。最后对比分析每种运输模式的优劣势及适用性,得出两条重要的适用条件:一是组织条件,高铁货运专列需要编制高铁货运专列开行方案,而其他三种模式是基于既有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货物装卸车作业计划;二是适合运量,专列模式适合于运量比较大的条件下使用,高铁确认车和共编模式适合在运量适中条件下使用,而共运模式适合运量小的情况。

    2020年08期 v.64;No.70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3 ]

桥梁

  • 减震榫对近场高烈度区大跨铁路连续梁桥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董俊;曾永平;陈克坚;郑晓龙;刘力维;庞林;

    为研究减震榫在近场地震下对高墩大跨铁路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弹塑性力学、材料力学等理论,建立减震榫本构模型与力学性能指标计算方法,以近断层高烈度区某典型高墩大跨非规则连续梁为工程背景,开展典型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利用Midas软件建立考虑减震榫的非规则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减震榫设计参数对大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减震榫可使大跨连续梁桥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的减震率达到35%,能较好地耗散地震能量,有效降低桥墩内力并起到限位作用,减震榫对高墩大跨铁路连续梁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020年08期 v.64;No.70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0 ]
  • 悬挂式单轨轨道梁伸缩装置选型研究

    郑晓龙;陶奇;宋晓东;游励晖;

    悬挂式单轨轨道梁集承重与走行机构功能于一身。以某悬挂式单轨试验线轨道梁为工程背景,在结构设计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伸缩装置作用并借鉴目前已有的伸缩装置形式,提出3种选型结构,分别探讨3种结构在梁上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讨论每种方案的优缺点。通过试验线现场安装调试和实车动态实测,结果表明:从生产工艺、安装、耐久性和工程造价方面来看,跨缝板和梳齿板方案略优,从行车舒适性和噪声水平方面看,无缝伸缩缝方案更好。本文为悬挂式单轨伸缩装置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了验证与参考依据,未来还应紧密结合运营线的反馈情况,对其做进一步优化,满足悬挂式空轨桥梁建设的需要。

    2020年08期 v.64;No.70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长联多跨不对称刚构-连续梁组合结构设计

    宋晓东;邱晓为;谢华;郭建勋;

    成昆铁路毛坪大渡河特大桥采用一联多跨不对称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结构,全桥孔跨布置为(72+3×128+96+52) m。梁体采用变截面箱梁,其中主、边墩处梁高分别为9.8,7.5 m,等高梁段处为5.4 m;主墩采用双薄壁圆端形墩,墩高均为46 m,与梁结合部位采用固结方式,节省大吨位支座及后期维修养护;为降低温度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梁体的影响,边墩采用活动支座;采用有限元程序对主桥进行分析,其一阶竖、横弯的频率分别为0.537,0.590 Hz,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以中间向两侧对称合龙的顺序进行施工,经过3次体系转换后形成全桥。

    2020年08期 v.64;No.70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3 ]

隧道/地下工程

  • 管幕-结构法下穿站场股道与站台沉降特征模拟分析

    胡大伟;韩现民;肖明清;邓朝辉;

    管幕-结构法下穿太原火车站站场地下通道工程,具有断面大、埋深浅、地表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施工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对群管顶进、钢管切割及混凝土浇筑、土方大开挖等主要工序下,股道、站台沉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依据管幕结构施工地表沉降曲线特征,制定股道允许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1)采用先下后上的钢管顶进次序,利于减小地表沉降;(2)管幕-结构法施工中,群管顶进、钢管切割与混凝土浇筑以及土方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比例分别为50%、36%和14%;(3)管幕-结构法施工地表横向槽主要出现在W+2Htan41°范围内;(4)股道允许沉降值为21 mm。

    2020年08期 v.64;No.70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陡倾斜地层大断面小净距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力学响应分析

    黄锋;唐维;唐正东;杨翔;林志;余佳玉;

    为了降低重庆轨道环线涂山站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造价,以涂山站部分主体隧道和联络通道为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辅助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洞室群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受陡倾节理的影响车站隧道群受偏压显著,右洞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左洞;中夹岩内水平位移为零的位置偏向右洞约4 m;地表沉降变形呈非对称分布,沉降最大值位于右洞拱顶上方;(2)主体隧道开挖引起联络通道竖向变形,占总位移的43.2%;联络通道开挖对主体隧道洞周位移的影响较大,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较小;(3)主体隧道的底部和拱顶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区,与联络通道交叉口处的侧壁应力集中较大。

    2020年08期 v.64;No.70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土压平衡盾构土仓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高鹏兴;陈行;吴政隆;陈文宇;晏启祥;

    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如何确定土仓压力的合理保持范围是减小地层扰动的关键。使用太沙基理论计算土仓压力时,存在深浅埋界限不明确、透水地层与不透水地层界限模糊等问题。根据成都地铁18号线所处地层、隧道尺寸以及埋深情况,基于土力学理论和DIN模型,提出适用于盾构隧道穿越弱透水地层的土仓压力计算模型,分析水压力在弱透水层中对土体有效应力的影响,得出弱透水层中横向土压力的表达式,并针对成都地区砂卵石+下伏泥岩的地层状况,通过数据统计拟合给出水头折减系数推荐取值。

    2020年08期 v.64;No.70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8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9 ]
  • 浅埋偏压大跨度地铁隧道拆撑方案优化分析

    张社荣;曹世伟;王超;龚超;邓淇才;

    深圳地铁10号线凉帽山站的三车道隧道是典型的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对采用复合式衬砌的暗挖大跨度隧道而言,临时支撑拆除是隧道较为危险的时期。为确定合理的拆撑方案,首先结合工程实际,初步设计3种断面拆撑方案,然后通过二维有限元模拟进行方案的比选,确定最优方案,最后以三维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两种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拆撑方案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顶拱沉降和临时横撑的竖向位移方面;竖撑的拆除时机是影响隧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竖撑最后拆除对隧道安全最为有利;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地表沉降、顶拱沉降及水平收敛在拆撑前后变化量均较小,且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优化方案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较小。

    2020年08期 v.64;No.704 80-8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2 ]
  • 基于层次-熵值组合法的越江地铁隧道防水可靠性评价

    李浩然;岳志国;姜军;李德康;郗艳红;

    隧道透水是越江地铁工程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探明越江地铁防水可靠性对保障地铁隧道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采用层次-熵值组合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隧道透水灾害风险因子进行汇总分析,得出越江地铁隧道运营期防水可靠性评价模型;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例,对该隧道工程运营期防水可靠性进行风险评价,得出隧道运营安全等级,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论认为,层次-熵值组合法综合考虑主观性与客观性,所得指标权重更加科学,构建的越江地铁隧道运营期防水可靠性风险评价模型适用性好;其中,管片拼接质量、地基承载力和结构抗渗等级为系统安全关键节点。研究成果为越江地铁隧道防水可靠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2020年08期 v.64;No.704 87-9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1 ]
  • 复杂地质条件下TBM卡机原因及脱困措施研究

    秦银平;孙振川;陈馈;张兵;

    为解决高黎贡山隧道正洞断层破碎带TBM无法掘进的难题,针对掌子面围岩呈泥沙状、盾体周边围岩破碎的问题,提出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进行地质探测。首先判断前方围岩地质特性,然后采取化学注浆的方法对盾体周边及掌子面进行注浆加固。针对露出护盾的破碎围岩、刀盘出现超量出渣的问题,提出盾尾破碎围岩加强初期支护、刀盘底部清渣及刮渣口进行加密的方法来进行应对处理;进一步就破碎围岩处理问题提出采用小导洞扩挖、掌子面化学注浆的方法对破碎岩体及刀盘前方的破碎围岩进行处理,通过实践验证,采取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TBM脱困。TBM脱困方法可为TBM在破碎地层掘进中提供有效的规避措施,也可为其他类似工程处理TBM卡机问题提供借鉴。

    2020年08期 v.64;No.704 92-9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3 ]
  • 地铁运行所致隧道上方旅客过夜用房频域振动分析

    兰凯;曲帅;

    以某新建机场的旅客过夜用房建筑与地铁隧道合建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结构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隧道-土-建筑物相互作用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两步分析方法预测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引起的上盖建筑振动,并根据相关标准评价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主要结论如下:不同车速引起的上盖建筑的分频Z振级随中心频率变化的趋势相似,总体上,50 Hz以下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50 Hz以上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车速越高轮轨相互作用和轨道结构的振动越剧烈,所致建筑物振动超标情况也越严重,车速从80 km/h增加到140 km/h时,垂向轮轨力的最大值从120.19 kN增加到152.75 kN,钢轨和浮置板的最大加速度分别从64.02g和2.25g增加到140.49g和4.7g,建筑物最大Z振级从75 dB增加到90 dB。建议进一步采取减振措施来保证地铁列车通过所致振动满足标准要求。

    2020年08期 v.64;No.704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通信/信号

  • 高速铁路既有ATP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方案研究

    易海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为解决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装备CTCS-2/3级列控系统的动车组列车运行仍由司机人工驾驶操作,存在司机工作强度大、准点运行和停车定位对司机的驾驶经验要求高以及未考虑列车节能降耗需求等问题;基于高速铁路CTCS-2/3级列控系统和ATO方案的基础,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智能控制方法,提出高速铁路既有ATP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方案,并对高速铁路车载ATO系统扩展单元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设计。系统仿真测试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满足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自动驾驶功能需求,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的实现提供参考。

    2020年08期 v.64;No.704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0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闫宏伟;黄乃斌;赵泽宇;尹福康;

    地震是对铁路列车安全运营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系统。对国内外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建设标准与技术标准,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地震预警系统总体架构、设备设置等工程设计原则进行探讨,针对监测终端和触发单元的设置方案进一步展开分析。针对监测业务终端按局布设和按调度台布设两种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针对信号触发监控单元不设置在牵引变电所与通信机房两种方案进行经济与技术分析,提出两种设置方案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供工程建设参考的建议。并针对目前技术现状,提出我国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的建议发展方向。

    2020年08期 v.64;No.704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铁路信号联锁表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算法与量化策略研究

    李茂蛟;

    为实现铁路信号联锁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首先提出一种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的结构化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进路的深度优先搜索(DFS)算法;其次,根据两条进路所经过道岔的状态与轨道区段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了两条进路间相互独立、排斥、重叠的约束条件,并以与某进路相互独立的进路数量作为该进路权值,通过权值比较实现基本进路的量化选择;然后,依据进路间相互关系,研究敌对进路的搜索算法,进而研究敌对信号及其敌对条件的搜索算法。最后,研究进路关键道岔搜索算法及变更按钮的量化选择策略。由此开发的铁路信号联锁表辅助设计软件在实际运用中提高了设计效率,避免了进路及敌对信号的遗漏。

    2020年08期 v.64;No.704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9 ]
  • 高速铁路轨道电路动态检测综合质量评价研究

    王晓东;杨吉;罗依梦;许庆阳;

    国内外尚无对于轨道电路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为有效地利用轨旁信号动态检测数据评判轨道电路运行状态,针对轨道电路动态检测数据提取可表征轨道电路工作状态的特征参数,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轨道电路动态检测综合质量评价模型。首先结合轨道电路动态检测数据特性,将影响轨道电路的因素分为干扰信号幅值、感应信号幅值、感应信号频率和感应信号传输4个特性,并分别提取不同的特征参数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对应的标准规范通过对每个特征参数进行评价并结合数据进行验证;最后通过比较矩阵计算权重的方法得到轨道电路动态检测综合质量评价。该模型的提出弥补了轨道电路缺乏综合质量评价的问题,为后续轨道电路趋势性研究和现场养护维修提供支持。以实际线路检测数据结合现场情况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2020年08期 v.64;No.704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4 ]
  • 基于集对分析的列控系统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吝天锁;王瑞峰;

    针对列控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风险态势与趋势难以预测的问题,将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 SPA)引入列控系统运营风险评估中。基于人、机、环、管的系统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A的三元联系数与不确定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列控运营指标权重,以五元联系数建立同异反风险评估模型,利用SPA的联系态势与偏联系数评判列控运营风险态势以及风险发展趋势。实例分析表明,该系统运营处于同势7级,属于低风险状态,且总体风险呈现"同"、"异"、"反"相互交错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呈现多次下降趋势的指标提出对应防护措施。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评判该列控系统运营安全的风险等级,进一步完善列控运营安全风险趋势评估的不足,为列控运营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8期 v.64;No.704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基于改进CUOWGA算子-Sharpley值的应答器传输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褚心童;张亚东;李耀;

    应答器传输系统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重要的地-车信息传输子系统。为降低应答器传输系统传统风险评价中专家决策的主观性,并考虑风险事件间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UOWGA算子与Sharpley值的应答器传输系统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建立系统功能分层模型,运用HAZOP辨识系统潜在的风险事件及其影响,构建系统风险评价因素集和评判集,再利用CUOWGA算子对专家评价数据进行集结,利用Sharpley值计算多风险相关下的评价因素权重值,最后通过综合评价得到应答器传输系统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应答器传输系统的风险等级为"可容许的",其中BTM及天线功能失效对系统安全影响最大。该结果与现场使用情况相符,验证本评价方法有效。

    2020年08期 v.64;No.704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基于AUML的列控系统运营场景多智能体建模仿真研究

    李亚;张亚东;郭进;周慧;

    为满足列控系统交互性、混合性、反应性和并发性的复杂特性,从研究分布式复杂系统的多智能体方法出发,利用UML2.0扩展的AUML统一建模语言,提出一种列控系统运营场景多智能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Agent的AUML,以多智能体建模理论为基础,从系统功能需求、抽象Agent定义、Agent信息交互和Agent内部设计四个步骤对列控系统运营场景进行模型构建。最后以RBC切换场景为例,建立RBC切换场景的多智能体模型,结合模型,利用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得到满足列控系统复杂特性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建模仿真方法符合列控系统交互性、混合性、反应性和并发性,为列控系统研究奠定重要的仿真环境基础。

    2020年08期 v.64;No.704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机务/车辆

  • 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车辆的分类及特点

    贠虎;

    中运量系统车辆种类繁多,需要系统的归纳研究其分类及特点,以利于根据城市特点进行车辆选型。通过对中运量系统车辆的分类及应用实例归纳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已有的各类轨道交通车辆的技术性能,提出中运量系统车辆具有以下特点:(1)以高架敷设为主;(2)车辆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系统维修工作量小、环境噪声水平低;(3)对于高架桥梁,要处理好景观效果、应急救援、逃生条件等问题;(4)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是其得以推广的基本条件。对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来说,更适合采用中运量系统车辆。针对国内轻轨的概念模糊,给轨道交通的申报和审批造成了许多困惑,通过对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分析理解,建议以高运量、大运量、中运量作为"准入"分类条件。

    2020年08期 v.64;No.704 143-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9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4 ]
  •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客整所适应性改造设计探讨

    张金林;

    铁路总公司计划在普速线路上采用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全面取代既有的K/T等普速列车,以提升既有线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满足铁路运输及运营捷运化的实际需求。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实质上是机车+客车的模式,与动力分散动车组在运用整备检修及管理上存在不同,各路局目前也尚无与之相适应的运用整备设施。对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检修修程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客运机务段、客整所及动车运用所适应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检修的改造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以车号识别系统、轮对受电弓及走行部动态检测系统、车体外皮洗刷机、客车整备作业平台的改造为例,提出对既有客整所进行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动力车C1~C3修的适应性改造方案提出建议。

    2020年08期 v.64;No.704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环境工程/给水排水

  • 普速车站真空卸污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李江雯;

    与高速列车相比,普速列车卸污时间短,对卸污效率要求更高。为研究普速车站真空卸污系统设计要点,依托某实际工程进行分析计算。对于新增排卸污线的普速车站,最不利的工况为,在中途通过列车停站时间15 min内完成1列18辆编组普通列车的卸污作业需求。在该工况下,真空卸污流量为27.8 L/s,采用真空罐+真空泵式卸污机组,配套真空罐2座, 1用1备;真空泵3台,2用1备,规格250 m~3/h,N=7.5 kW;排污泵2台, 1用1备,规格Q=100 m~3/h,H=20 m,N=11 kW;真空中心总装机容量45 kW。该机组可以满足将卸污系统从大气压抽至预先设定的最大真空度时,真空设备的吸(排)气时间≯10 min;将系统从真空度下限恢复到真空度上限,用时>2 min。满足TB10010—2016《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相关要求。

    2020年08期 v.64;No.70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