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访问量:894854

线路/路基

  • 既有双线铁路线位重构技术研究

    陈光金;付宏平;李春雷;徐杰;

    为解决铁路既有线线位重构中仅涉及单线铁路,没有顾及建筑限界,不能有效评价重构线位的合理性,不能保证双线铁路的线间关系问题,从直线边重构、曲线整正重构、建筑限界嵌入、里程系统更新与左右线相对关系计算等方面,进行既有双线铁路线位重构技术研究。直线段重构采用最小二乘拟合优化、左右线实时联动技术;投影法确定拟合理论直线起、终点位置;右线基于线间关系约束条件确定法;建筑限界点嵌入测点文件处理法;曲线段整正重构时,左线采用单线法整正重构、右线基于约束条件的渐进优化法;提出更新右线里程系统,取消内业断链,采用外业断链方式进行右线投影关系计算。经过工程验证,既有双线线位重构技术方法完善,数学模型合理可靠,能够在既有铁路、地铁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工务养护中应用。

    2019年11期 v.63;No.69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3 ]
  •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片石护坡积沙段降温效果监测与分析

    赵相卿;程佳;韩龙武;蔡汉成;孟进宝;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片石护坡路基的大量使用,起到了降低路基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和调节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形态的作用,为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沙害主要分布在线路经过的河谷及湖泊附近,在风沙危害严重地段,片石护坡孔隙被沙害掩埋,改变了片石层传热特性,影响片石护坡的降温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地温监测分析,根据不同条件(有无积沙、阴阳坡)对片石护坡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片块石层的大孔隙特性,使得片块石护坡能通过暖季隔热、寒季散热这一机理来对路基体进行降温,测温数据显示降温效果良好;(2)片石护坡积沙后其降温效果明显减弱,通过片石层内0.6 m和0.8 m深度的地温积温比较,积沙路段积温明显高于无积沙路段,其中路基阳坡侧高出约50%,路基阴坡侧高出约100%。

    2019年11期 v.63;No.695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20年国内非饱和土研究综合分析

    汪青;陈光富;张国栋;刘艺梁;

    工程实际中接触的土大都处于非饱和状态,非饱和土研究影响广泛。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1998年~2018年近20年间国内发表的非饱和土文献进行搜集。基于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搜集的论文集分别从产出时间、期刊分布、高被引作者、合作研究、主题聚类等层次进行全面梳理。结果表明,非饱和土领域研究的核心人物、机构已经形成且之间交流较为密切,他们为非饱和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非饱和土领域研究成果总体质量较高,聚焦在"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强度特性研究"、"本构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非饱和土领域研究处在体系完善阶段,其发展应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2019年11期 v.63;No.695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关键技术探讨

    冷海洋;秦国栋;池利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已相对成熟,指导了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在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城市在空间、人口、经济、交通出行特征等方面与超大、特大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对大城市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通过分析大城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动关系,提出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需求。基于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技术流程,结合大城市的需求,从前提研究、方案研究、实施规划三个层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中服务范围分析、线网规模确定、近期建设方案制定等技术内容提出优化建议,以适应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需求。

    2019年11期 v.63;No.695 21-2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2 ]
  • 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研究

    王鹏;

    BIM技术应用是一次设计手段的变革,站场专业是铁路工程中的龙头专业,是BIM技术应用的重点专业,站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论述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现状。以站场专业利用BIM技术作为设计手段为目的,从设计软件、标准、基础数据和交付平台等方面对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提出解决对策;提出站场BIM设计软件研发的两种方法。以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为基础对站场IFD标准进行扩充和完善,以站场和航测专业的数据接口为例对站场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转变时的接口数据适应性调整进行说明。通过对站场设备添加可定位的身份编码,在自主研发的BIM综合管理平台上构建铁路站场专业三维信息模型组织结构树。

    2019年11期 v.63;No.695 27-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14 ]
  • 新时代背景下中长期规划高速铁路网适应性探讨

    周丰;孙洪涛;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高速铁路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高速铁路网建设快速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时间节点(2035年与2050年)已经超出了2016版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的规划期限(2016~2030年)。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铁路网规划,促进高速铁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基于我国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实施现状与规划效果分析,结合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人民美好生活以及科技迅猛发展对高速铁路提出的新要求,从通道能力、质量、布局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适应性。通过适应性分析发现,由于规划研究范围有限,2016版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逐渐显现一些不适应,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高速铁路的新要求,需要适时修编。

    2019年11期 v.63;No.69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148 ]
  • 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体系及特点

    武瑞宏;

    兰渝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体系的建立贯穿了我国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标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全过程。为给类似铁路项目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结合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建立的精密工程控制网技术体系,从全线统一的"三网合一"的测量技术体系、基于CGCS2000的平面坐标基准、工程独立坐标系、符合工程实际的水准基点平差方案、地震对测量控制网造成影响的评估、长大隧道洞内CPⅡ控制网建网及其分段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研究结论及实践经验对于丰富和完善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2019年11期 v.63;No.695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6 ]
  • 高速铁路道岔三维表面模型生成方法研究

    董飞飞;岑敏仪;江来伟;申彦军;

    高速铁路道岔病害整治是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非接触式扫描获取道岔断面轮廓来提升病害整治能力已势在必行,而利用扫描数据确定病害及整治位置的关键为建立精准的道岔三维数字模型。为生成高精度的变截面道岔三维表面模型,提出一种生成高速铁路道岔表面数字模型的几何法。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例,根据变截面钢轨轮廓线型几何关系,推算任意位置截面轮廓线型节点列坐标及对应线型属性信息,编程实现尖轨与心轨表面数字模型自动化生成,然后与现有的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几何法生成变截面道岔数字模型与设计模型偏差最大值小于0.1 mm、标准差小于0.02 mm,整体平滑性优于拟合插值法和放样重建方法,模型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病害探测和整治及科学研究的要求。

    2019年11期 v.63;No.69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淤泥质土封闭作用下侧压力试验研究

    李晓康;岳祖润;陈佩哲;高晓静;

    天然软土上覆的硬壳层对其下的软土具有封闭作用,会改变其下软土层侧压力分布及传递规律。为探究封闭作用下淤泥质土侧向土压力特性,通过模拟3种不同工况的室内试验,研究含水率、加载方式、硬壳层完整性对侧压力竖向分布规律,侧压力系数及横向传递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侧向土压力沿深度呈上段抛物线、下段近似直线的半抛物线形分布,其半抛物线趋势受含水率、荷载等级的影响;侧压力系数在一定范围内随深度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受含水率影响不大。该结果证明,封闭状态下淤泥质土侧向受荷性能具有类似流体的性质,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设计时可将封闭状态下淤泥质土侧压力系数取为1。同时,硬壳层完整性对淤泥土中应力传递具有一定影响。

    2019年11期 v.63;No.69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地铁列车作用下软黏土的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匡月青;陈页开;董浩喆;

    土体动力特性的研究对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广州地铁饱和软黏土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土体的动强度、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和动模量特性。结果表明:(1)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该软黏土的动强度低于45 kPa;稳定型和破坏型的ε_d-N曲线变化规律不一致;(2)在同一动应力幅值作用下,当动应变低于动应变极限值时,频率对动骨干曲线的影响较小;(3)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振动中期,频率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在振动后期,动弹性模量的衰减程度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土体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4)最后通过Hardin-Drnevich模型验证本文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新的归一化的试验参数是合理的,且新模型参数可为该地区同类地铁工程的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11期 v.63;No.69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3 ]

桥梁

  • 提高拱梁固结拱桥自振频率的有效方法

    谢肖礼;庞木林;向桂兵;邱辰;

    为提高拱梁固结体系拱桥的自振频率,使该类拱桥得以在大跨径、小宽跨比的高速铁路桥梁中推广应用,在此提出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以拱肋作为上弦杆,主梁作为下弦杆,在L/4~3L/4区域内设置腹杆,以此形成一个带柔性吊杆的大桁架结构,通过引入刚度大的桁式结构使拱桥的整体刚度得到提高,进而改善结构的动力特性。新结构既保留了拱桥的优点,又有桁架的受力特征。计算结果表明,与普通拱梁固结拱桥相比,新结构可在材料增加很少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自振频率,尤以面内自振频率增幅最为明显;拱肋内倾角对新结构的影响随振型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对面外自振频率的影响较面内自振频率明显。

    2019年11期 v.63;No.69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普速铁路单线独塔斜拉桥总体设计及创新

    付小军;

    潜江铁路支线属于江汉平原货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岳口汉江特大桥是潜江铁路支线跨越汉江的控制性重点工程。为提高结构通航安全性,更好地满足防洪要求,主桥采用(32.7+50+93.7+260+38.2) m的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形式,实现大跨独塔结构体系在国内铁路桥梁上的跨度突破。考虑到建造铁路大跨度独塔混合梁斜拉桥面临着疲劳活载大、动力指标及刚度要求高等诸多难题,且非对称铁路独塔斜拉桥具有设计技术复杂、建设标准高等特点,对主桥的桥型方案选取、桥梁设计难点、桥塔、主梁形式、钢混结合段、索塔索梁锚固形式等进行详细介绍,给出相关结构刚度、应力强度、疲劳应力幅、风车桥耦合等计算结果,并阐述主桥设计时所采用的创新性技术构思。

    2019年11期 v.63;No.695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3 ]
  • 高铁架桥机桥上整体调头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路斐;张耀辉;魏岳峰;

    为解决高铁架梁过程中架桥机调头作业的施工难题,摆脱施工的不利条件,提高作业效率,在综合分析不同调头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论述SPJ900架桥机桥上整体调头新技术的实施方案、技术要点和作业流程。针对SPJ900架桥机桥上调头施工作业需求,开发可重复利用的整体调头回转装置,形成完整的整机桥上回转掉头关键技术及工艺流程。此项技术提高了架桥机调头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2019年11期 v.63;No.695 66-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 基于DPSIR模型的船撞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李志荣;朱金善;王哲凯;余鉴文;

    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船撞桥的风险程度,保障船舶穿越桥区和通航桥梁的安全,从分析危险源与船撞桥事故关系出发,提出人、船、桥、环境、管理等5类船撞桥危险源;在遵循"代表性与针对性、指标定量与定性综合、全面性与独立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DPSIR模型中各指标间的制约关系,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5方面筛选出12个评价指标,建立船撞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进而为跨江河或海湾海峡等通航桥梁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1期 v.63;No.695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 串列六边形截面桥塔气动干扰效应研究

    张志杰;李永乐;向活跃;房忱;

    为了研究串列六边形截面塔柱的气动干扰效应,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串列塔柱的三分力系数。首先,对正方形截面的三分力系数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然后,计算单个塔柱截面的上游和下游截面的三分力系数;最后,考查了间距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单个塔柱截面来说,上游截面阻力系数较大,上下游两个截面的升力系数斜率完全相反。对串列塔柱截面来说,上游截面的阻力系数在两截面的距离较小时会变大,但距离较大时会变小;下游截面的阻力系数比单个截面的小,而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的变化较小。

    2019年11期 v.63;No.695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铁路斜拉桥锚拉板力学性能研究及创新

    张晓江;

    潜江铁路支线岳口汉江特大桥主桥为(32.7+50+93.7+260+38.2) m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斜拉索在钢箱梁上的锚固形式采用锚拉板式,考虑到铁路桥疲劳荷载较大,本桥采用与拉板连接的承压板构造形式,套筒上设置加劲肋。为保证锚拉板构造连接可靠,力线传递流畅,对比分析锚拉板组成构件不同关键参数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锚拉板结构关键参数取值。结果表明:拉板与拉筒连接焊缝圆弧过渡区应力集中较为明显,锚拉板受力不均匀性较大,其锚下应力向套筒及拉板传递存在一定的扩散范围,锚拉板其他部分应力及疲劳应力水平较低,满足规范要求;加大锚拉板与套筒连接焊缝根部的圆弧半径,可以有效改善锚拉板的应力集中现象,锚拉板过渡区采用150mm的1/4圆弧形式,并在圆弧与拉索套筒之间设置50 mm直线段。

    2019年11期 v.63;No.69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隧道/地下工程

  • 地铁盾构下穿多股道铁路路基变形控制优化研究

    马相峰;龚伦;吴金霖;王立川;孔超;

    为研究盾构下穿铁路时不同加固方案的效果,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在分析盾构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的基础上,对比研究D型梁加固和管棚注浆加固2种股道加固方案的特点,得到如下结论:地层损失率越低、盾构密封舱内压力越大,地表沉降越小,针对不同工程,应对比选取最佳密封舱内压力以保证整体沉降最小;D型梁的隔离作用优于管棚注浆,但其施工会对股道造成较大扰动;D型梁加固具有一步到位的效果,后期安全系数更高,复杂工程中,D型梁的适用性强于管棚注浆;管棚注浆和D型梁2种加固方案,管棚注浆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更强,2种股道加固方案都满足变形要求时,宜优先采用管棚注浆加固;管棚注浆无法满足股道变形要求时,宜考虑D型梁加固。

    2019年11期 v.63;No.695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93 ]
  • 岩溶隧道衬砌施工缝排水设施可维护性试验研究

    蒋雅君;杜坤;廖甲影;陈兴;肖华荣;

    岩溶隧道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出现结晶的问题,造成隧道排水不畅、衬砌水压过大、渗漏加剧等问题,对隧道的运营使用和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为提高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的可维护性和减少结晶现象,依托岩溶地区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和探讨。该隧道的4条施工缝在通车后出现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通车2年后进行引排处治,但是由于岩溶水的结晶造成排水系统堵塞失效而复漏。在第二次处治中,对原处治方案进行改进:采用防护涂料对混凝土基面和PVC管壁面进行疏水处理,以减少碳酸钙结晶的附着;预留检查孔,可结合工业内窥镜对排水管内的结晶和堵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处治后约半年周期的检查结果证明,经过改进处治后的衬砌施工缝中结晶的情况明显减少,且排水系统的可维护性也得到提高。

    2019年11期 v.63;No.695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68 ]
  • 粉细砂地层大断面隧道暗挖注浆试验及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牛斌;周志龙;郭婷;曾德光;金亮;

    粉细砂稳定性差,暗挖施工时容易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降。通过粉细砂特性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注浆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土体的含水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均有明显的改善。运用加固后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通过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对粉细砂地层浅埋暗挖大断面施工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导洞施工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大,施工时应重点加强此部位的注浆;上、下导洞施工时应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0 m;上导洞上台阶施工时应预留核心土;临时支撑分段破除长度不宜大于10 m;粉细砂地层深孔注浆加固设计时,除拱顶范围外,侧墙和拱脚一定范围也应进行注浆加固。实践表明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沉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019年11期 v.63;No.69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 基于压缩感知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与可靠性评价

    陈世杰;吴贤国;姚春桥;冯宗宝;王丙苗;韩鹏;

    为了弥补隧道监测数据缺失导致信息丢失的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价地铁隧道结构健康状况,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对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运营地铁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压缩和重构,减少对原始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压力,以提高获取的地铁健康相关数据的信息完备与可靠性,为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运营地铁隧道安全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在获取完备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不确定性视角,采用云推理综合评估运营地铁隧道的可靠程度,以及时掌握运营地铁的安全状态,并找到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最后以武汉地铁2号线长汉区间监测点的累计沉降作为数据样本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压缩感知能使监测数据重构以获得完备数据,再利用逐级云推理得到安全风险等级云图与实际情况相符。

    2019年11期 v.63;No.695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8 ]
  • 深埋风积沙隧道施工工法及围岩变形特征研究

    王志杰;吴凡;王李;王如磊;高靖遥;

    风积沙作为一种抗剪能力弱、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研究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适用的施工工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穿越风积沙段,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相关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从而得出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C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5种工法的变形特征和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水平旋喷桩加固围岩的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最适用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但其控制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2)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最适合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3)水平旋喷桩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4)水平旋喷桩能够显著控制上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并减缓全环围岩变形速率,但对下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控制不明显。

    2019年11期 v.63;No.695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0 ]
  • 兰州地铁砂岩地层联络通道冻结法加固技术分析

    王博;

    为研究冻结法加固技术在强风化砂岩(红砂岩)地层中的适用性,依托兰州地铁1号线联络通道工程,首先介绍地层加固方案,通过经典解析法核算冻结壁平均设计温度。基于包含土体、隧道和联络通道的三维数值模型,讨论施工各阶段的冻结壁安全系数。最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隧道收敛、地表沉降等关键施工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冻结壁平均设计温度符合要求,可保证各阶段冻结壁安全系数满足规定,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超过控制标准。冻结法在强风化砂岩(红砂岩)地层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解决其他加固技术难以克服的难题。

    2019年11期 v.63;No.695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4 ]
  • 淤泥质土及其改良土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郭文琦;王士民;刘川昆;李策;

    为探究佛山淤泥质土及掺加超细水泥改良土体的动力特性,依托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对隧址区内的淤泥质土及掺加超细水泥的改良土体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围压条件下,随超细水泥掺量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增大,动剪切模量增大,最大阻尼比减小;对于同一土样,随围压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增大,动剪切模量不断增大;不同围压条件下的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均可分为两个阶段,当剪应变较小时,阻尼比与围压呈负相关,在剪应变较大时,阻尼比与围压呈正相关;掺加超细水泥对淤泥质土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掺加超细水泥400 kg/m~3土体的动黏聚力为4.4~7.5 kPa,动内摩擦角大小为1.9°~5.16°。本文测定出淤泥质土原状土及改良土体在振动作用下的各项参数,为研究隧道长期不均匀沉降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2019年11期 v.63;No.69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4 ]
  • 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管养智能决策专家系统研发

    刘楚乔;吴贤国;秦文威;王丙苗;陈世杰;翁顺;

    轨道交通隧道在运营期的安全与稳定离不开日常的管理养护工作。为了提高管养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采用Jess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开发语言针对管养知识建立产生式规则库,在Jess管养专家系统的规则库中,每条规则的前件即是各种病害措施所对应的病害描述,在依据相关轨道交通管养规范并同时考虑管养专家经验后,形成病害描述参数,并依此编写规则库与相关程序,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存储器与推理机,开发Jess与Java语言的调用与数据交互接口,实现Jess与软件平台的集成,最终形成具有管养智能决策以及管养经验知识扩充两项子功能的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管养决策专家系统功能模块,为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管养工作提供支撑。

    2019年11期 v.63;No.695 126-13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2 ]
  • 软弱地层大断面铁路隧道进洞方法研究与实践

    舒东利;杨建民;杨波;

    为解决软弱地层隧道洞口暗挖进洞施工的难题,以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安)成(都)高铁石梯子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及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隧道洞口上台阶开挖及开挖至路基面,仰坡安全系数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形成潜在滑动面,开挖塌方风险大。基于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隧道仰坡滑塌必然存在潜在滑动面,洞口加固设计应以稳定滑动面为核心;基于该设计理念提出隧道洞口加固设计的3种方法,分别为玻璃纤维钻孔桩加固方法、桩基托梁护拱加固方法和纵横梁加固方法。3种方法的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洞口护拱或明洞对仰坡滑坡体形成反压,通过锚固桩或玻璃纤维桩抵抗潜在滑动面,并成功应用于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成高铁石梯子隧道,保证隧道洞口的稳定性,并安全顺利暗挖进洞。

    2019年11期 v.63;No.695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1 ]
  • 断层错动及地震作用下隧道力学特性研究

    周佳媚;程毅;邹仕伟;周瑶;黄柯;

    依托国外某穿越走滑断层的高速铁路隧道,利用FLAC~(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在断层两侧施加强制位移,研究在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的隧道衬砌力学特性,并基于此对隧道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动力分析,最终得到依托隧道的抗错动及抗震加固长度。结果表明,在走滑断层错动作用及地震动作用下,衬砌内力及应力在断层破碎带与上下盘交界面处达到峰值,并随着监测断面沿轴线方向远离断层时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断层错动量的增加,衬砌内力与应力逐渐增加;随着输入地震波方向与隧道轴线夹角的增加,衬砌内力与应力逐渐减小。最终得出,断层错动0.1 m时,断层两侧隧道加固长度为3.7D(D为隧道内径);断层错动0.25 m时,隧道加固长度为4.5D;断层错动0.5 m时,隧道加固长度为5.2D。

    2019年11期 v.63;No.695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47 ]

铁路客站/地铁车站

  • 既有地铁车站功能性改造的客流适应性分析

    杨令;沈增涛;

    探究既有地铁车站发生功能性改造时的客流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预留提供借鉴。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车站功能变化引起的客流指标进行梳理,然后运用Legion软件对改造前方案、改造方案分别进行动态模拟,发现换乘客流的冲击下既有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车站改造建议,并对改造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车站功能由标准站调整为换乘站时,车站客流增幅较大,行人流线组织复杂化,导致楼扶梯设施能力不足,客流冲突点增多,增设楼扶梯可以改善车站服务水平,但由于未作合理预留造成的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不便捷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地铁车站设计时要对线网进行前瞻性分析,论证车站功能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提前做好规模和换乘接口的预留。

    2019年11期 v.63;No.695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4 ]
  • 暗挖地铁车站大跨度拱形中板的设计研究

    赵枫;

    为实现地铁车站站台层大跨度无柱功能,以青岛地铁1号线薛家岛站拱形中板的设计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不同形式中板在静力及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静力分析中,拱形中板较其他形式中板而言,仅轴力值较大,其余内力及变形值均相对较小;跨中弯矩在外侧水土压力作用下为负弯矩,并呈正比例变化;受空间作用影响,洞口梁及节点处应力集中明显,梁扭转效应明显。(2)抗震分析中,E2、E3作用下得出中板时程位移曲线,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E2作用下,拱形中板构件内力较非地震工况增幅约25%。

    2019年11期 v.63;No.695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2 ]

电力/电气化

  • 一种城轨列车的混合动力能量优化控制

    石岩;高锋阳;张国恒;强国栋;高云波;

    近年来,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混合动力机车越来越受到机车业界的重视。在能量系统中燃料电池充当主要动力源,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充当能量支持和存储系统。将系统瞬时氢耗分为燃料电池瞬时氢耗、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等效瞬时氢耗两个部分,建立数学模型,并提出系统瞬时氢耗最小时的能量管理策略,控制着重于计算最佳的燃料电池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合动力车的氢气消耗。通过仿真测试该能量管理策略对系统能量的优化程度,并与基于经典的比例积分控制策略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驾驶循环期间,节省约5%的氢气消耗。

    2019年11期 v.63;No.695 155-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通信/信号

  • 关于大号码道岔的车载设备处理逻辑研究

    徐效宁;汪洋;宋志丹;王文涛;

    列控系统中的大号码道岔是指侧向通过允许速度大于80 km/h的道岔,CTCS-2级列控系统以应答器大号码道岔信息[CTCS-4]包对其进行描述。现CTCS-2级车载设备规范对大号码道岔处理的规定较为简略,CTCS-3级车载设备规范则未规定CTCS-2等级控车对大号码道岔的处理逻辑。通过一例特殊地面设计发现,当连续大号码道岔之间存在信号机时,虽然各车载设备的处理方式均符合规范,但表现各不相同,可能对铁路运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车载设备处理大号码道岔的逻辑进行研究。结合列控中心、应答器等地面设备的规范条文,对大号码道岔的防护责任进行分析,明确车载设备的职责,对车载设备规范提出修改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当收到UUS且大号码道岔信息包有效时,车载设备计算的行车许可终点应为应答器给出的进路数据终点;(2)当不能确认大号码道岔信息包的发送检查条件包括道岔前方线路允许速度时,车载设备应判断信号机与大号码道岔位置的一致性。

    2019年11期 v.63;No.695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2 ]
  • 铁路计算机联锁软件制作专家系统的研究

    张杰;

    铁路计算机联锁软件制作的关键数据,由手工输入,智能化水平不高。提出专家系统的思想,借助专家系统工具CLIPS,实现联锁站场特征的自动识别,数据的自动生成。将蓝图信息规范化,统一为Excel文件,解决了联锁知识的概念化及形式化问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借鉴ID3的分类算法,建立知识库。分类算法提高了规则的合法化及程序执行的效率。在站场特征识别问题上,先讨论了基于二叉树的实现方法,又叙述了直接利用CLIPS消息函数的方法,比较可得,消息函数的方法简洁,具有优越性。总结3类VC++和CLIPS交互技术,说明CLIPS嵌入到VC++是可行的。经检验,该专家系统可以初步解决计算机联锁数据标准化、自动化的问题。

    2019年11期 v.63;No.695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3 ]
  • 应答器传输模块抗干扰性量化及自动测试研究

    王丁;

    为准确检测应答器传输模块(BTM)设备受外界干扰时的译码能力并提高整机测试的效率,使用虚拟仪器技术搭建BTM自动化测试平台,在进行BTM设备自动测试的同时增加抗干扰门限值的测定。利用自动测试平台分别将单频、调幅及高斯白噪声等多种类型的干扰信号自动与报文信号进行混合,按测试序列调整频偏及信号速率和信号功率,并能够实现通信环境模拟、测试结果自动判断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自动判断干扰信号对报文正常接收的影响程度,并可绘制BTM抗干扰性能门限图,将测试结果可视化呈现。该研究将为制定设备可靠性指标提供量化依据,为设备性能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11期 v.63;No.695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8 ]

机务/车辆

  • 全自动驾驶地铁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特点及创新

    李愿望;郑辉;冯凯;

    随着我国地铁行业的大力发展,地铁车辆基地开始进入全自动驾驶时代,为了研究全自动驾驶地铁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特点及创新性,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工程设计为例,通过对那洪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全自动运行设计、海绵设计、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及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那洪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的特点及创新性。结果表明:在地铁车辆基地设计中应用全自动驾驶技术,融入海绵兼景观设计和装配式综合管廊设计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使车辆基地运营效率更高,生产检修工艺更加流畅、合理,生产作业环境更加优美和富有科技感。

    2019年11期 v.63;No.695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0 ]

  • 中国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正>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设计)是集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咨询、总承包、监理、产品和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勘察设计咨询企业,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铁道部专业设计院,2014年7月重组改制后更名,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7年5月,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首批十户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中铁设计以增资扩股方式成功完成了员工持

    2019年11期 v.63;No.695 2+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下载本期数据